六角寨门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5月21日讯( 方芳) 走进青山环抱的周宁县云门村,一座富有畲族特色的六角寨门屹立村前。随着脚步的深入,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畲家新房映入眼帘,马头墙、凤凰休憩园、鼓楼尤显亮丽多彩。马头墙上椭圆形族标“双凤朝阳”格外醒目,畲族传统彩带中的织纹图案框饰着房屋四周,尽显民族风情。
这个充满畲乡风韵的村寨能够如此美丽,离不开驻村干部冯志强为其乡村建设、旅游业发展添砖加瓦的功劳。2017年12月15日,冯志强被省国资委党委选派到周宁县咸村镇云门畲族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与云门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云门之初印象
——资源富集却贫困,怎么办?
冯志强的驻村之行始于福州,一路辗转,翻越层层绵绵的大山,途经不少断崖地带,山陡路弯,几欲呕吐后,终于抵达云门村。
到云门的第一个夜晚,冯志强和村支书、村主任在不知不觉中谈了近3个小时,在村部廊亭前他又独坐了一个多小时。乡村的夜异常宁静,溪水哗哗作响,与狗吠声、蛙鸣声交织成乡村夜曲。古老的廊亭在深夜昏黄的灯光中透出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历史感。冯志强的思绪飘回到了20多年前:从1988年6月调任宁德地委书记起,习近平就和闽东畲族群众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倾力推动包括畲族群众在内的闽东人民脱贫致富……而在扶贫开发已进入新的攻坚期的今天,自己又该如何带领当地村民摆脱贫困?这成了驻村以来时常萦绕在冯志强心中的问题。
经过2个多月入户调查,反复征求意见,云门的村情概况、人文风情、发展思路逐渐在冯志强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云门村是周宁县唯一的纯畲族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区村。这里不仅山川秀美,生态保持良好,还保留着独特的畲族传统文化,畲族山歌、畲族服饰、婚嫁风俗等颇具特色。叶飞、陶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在此留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痕迹,人文资源积淀深厚……然而却因交通不便,地窄溪急,多年养在深山人未识,加上少数民族自我封闭,信息闭塞,大量青壮年外出,村干部学历普遍较低,村民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经济较为滞后。
“云门穷,但并不是没有资源,它有着独特的畲韵乡愁。习总书记说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开发利用好优势资源,搞好‘大合唱’,谁说弱鸟不能先飞呢?”冯志强说。
为此,他积极将下党村党建富民强村的经验移植到云门村,整合畲乡文化旅游资源,主动融入周宁县全域旅游战略布局,提出“一心一业两推动”的驻村三年工作思路,即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抓住乡村旅游主产业,推动村财和村民双增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走上一条双增收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2018年2月26日,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大家一致表决通过三年发展规划,为接下来打造桃源畲村开启了“绿灯”。
新村新貌
奔波为把景区创
——3A景区创建时间这么紧,怎么干?
工作思路有了,钱在哪里?路该怎么走?尽管面前困难重重,冯志强首先想的是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年度工作部署要求,尽最大努力把国家级旅游3A级景区这块牌子拿到手。
为达成这个目标,他连续两个星期跑了16次宁德市区、周宁城关,对接市、县旅发委为云门村出谋划策,并邀请福州师范大学、闽江大学专家教授深入云门村实地考察、反复调研。经多方征求意见,历时近两个月形成《周宁县云门畲族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8-2030》,于2018年10月获得县规委会审批。规划通过后,冯志强趁热打铁,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8大类1000得分项目进行比照,列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安防技防工程、旅游公厕等26个补短板重点项目,发动全村投工投劳,做到大干晴天、抢干阴天、巧干雨天,连续40多天,每天加班过12点。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2月7日,云门景区创建项目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审定通过。
畲乡云门村开展旅游文化节
2019年1月,云门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随着景区设施和服务的日益完善,游客日益增多,现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
村民自治威力大
——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怎么理?
机遇降临的同时也是考验。从被确定为2018年度周宁县3A级旅游景区候选单位算起,预留给云门村补足分值“短板”的时间不足3个月,涉及在建、未建项目近30个,其中20万元以下自建项目23个,项目紧、任务重。自建项目一经公布,村里就“炸开了锅”,有担心村干部从中谋利私揽工程的,还有担心监管不力、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的,那些主动找村委自荐承包项目的来了一拨又一拨......
冯志强急中生智,村里的事情还是该由村里的人自己来管理。源于畲民一直延续着农闲时节聚一块拉家常、对山歌的传统风俗,2016年云门村党支部建立了一座集党员教育管理、便民服务、助困帮扶、矛盾排解为一体的“凤亭”,将群众议事说事的场合地点从村委办公室转移到户外公开场所,并推行以党支部领头的“恳谈提事、民主办事、全程督事”的“凤亭议事”规则,让畲民怨有处诉、话有处说、难有处解。冯志强依托“凤亭”搭建“民情直通车”,召集议事人员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实施计划、时间进度等进行讨论,归纳整理村民意见,形成村建项目初步方案,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以“一事一表决”的方式集体决定村建项目,做到每个项目建设都符合群众期待和需求。
通过村民的自我管理,一些村务难题迎刃而解,很快26个3A景区创建项目一一上马,并保质保量地按序时进度完成。
创新模式谋发展
——村财村民收入过低,怎么提?
三人行必有我师,冯志强多次拜访第三、第四批驻村书记学习取经,围绕如何提高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效益,稳定增加村财和村民收入等系列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为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冯志强与村两委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践“造血式”扶贫。实施农业产业“人均一亩茶园、一亩果园、一亩水稻”的“三个一”计划,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山哈种养合作社吸收入社成员64人,注册“畲云”商标,发展茶叶、水果、苗木花卉、畲药种植等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同时,鼓励精准扶贫对象以劳动力、土地、茶园等资产作价入股合作社,加强合作社管理以确保茶叶品质;对接福建春伦茶叶公司与茶农签订购销合同,优先优价收购,确保村民稳定增收。
全村贫困户11户42人,其中3户为残疾人,无劳动能力,采用社会保障兜底。2018年云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增收到14132元。
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偕林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初,云门村又利用扶贫补助资金,在合作社的框架内帮助村民引进皇菊种植,提供种苗给贫困户和社员,村委会与合作社共同利用扶贫资金投入皇菊加工作坊,村委会从每年加工费利润中分成的形式来增加村财收益。“采取这样的模式既兼顾村财增收,又调动了合作社的经营积极性,还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水平,一举三得。”冯志强介绍,现已投入近10万由村社合作新开菊园60多亩,预期可增收村财1万元以上。
两年多来,冯志强在驻村白卷里写上了自己的答卷:向上争取资金800多万元,2018年投资300多万元做好村3A级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2019年上半年,又投入一百万多元持续推进景区提升改造。目前,村集体账上有收入12.4万元。
“驻村的故事很精彩,酸甜苦辣都是歌。”谈及驻村帮扶感受,冯志强感触颇深,坦言最难的是扶智。他表示,很想把台湾社区营造的先进理念引导到乡村管理和建设实践上来,让村民穷钱不穷志,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在村两委的引领下早日全面致富奔小康,携手共建美丽新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