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驶入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竹坝农场,路旁出现的一排排如水晶盒的玻璃育苗棚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新农人康英德打造了自己的“种苗王国”。
2011年,这位留学日本明治大学的“海归”硕士,做了件当时在亲朋好友看来很疯狂的事情:承包了50亩地,投资上百万元,创办了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全心全意当起了农民。
九年一瞬,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百利种苗已成为我国南方首屈一指的蔬菜种苗企业。但康英德的梦想不止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把优良的种苗交到农民手中的同时,他和团队还致力于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良种+良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民种植的品质和效率,逐步带动地区种植产业的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这些年来,康英德对农业的付出和坚守赢得了许多赞赏。“我们想通过努力,让农民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康英德说。
要培育出中国好种苗
意大利的精准全自动育苗播种机、以色列节水喷灌设备、荷兰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调节室内遮阳的智能温棚……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康英德对园内的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如数家珍。
茄子、黄瓜、番茄、苦瓜、辣椒……园内一个个玻璃育苗棚里,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蔬菜种苗悄然生长,再被分批运送出去,栽种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经过几年的发展,百利种苗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数亿株,在福建省内占了近60%的市场份额。
“现在我已经实现了‘南方最大的蔬菜育苗公司’这个目标,在蔬菜种苗领域已经跻身全国前五。”康英德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康英德,对农民和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父亲从事农业二三十年了,他从农产品种植、加工到出口都有涉及,耳濡目染下,我对农业比较熟悉,也有兴趣。”康英德说。在日本明治大学读研期间,他选择专注于农业经济学。走出去,开阔了视野,关于农业,他了解了更多,也更焦虑了——当时,被称为绿色“CPU”的种子产业上,中国还处在相对薄弱的位置。
“比如我们家乡种的一款316的胡萝卜种子就全部要靠进口。”康英德记得,乡亲们的很多蔬菜的种子都被日本、荷兰等国家垄断。
只有从种子上发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抱着这样的念头,康英德在留学归来后,尽管家人并不赞成,还是坚定地走上了“从农”路。但他为自己规划的道路和埋头种地的传统农民不一样,他专注于种苗的研发,以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
以工匠精神埋头育苗
走进百利种苗的育苗温室大棚,很多人会改变对农业的传统印象。
宽敞明亮的大棚内,没有泥泞难行的土地,没有化肥农药的异味,一排排齐腰的高架子上,整齐摆放着育苗箱,茂盛的小苗生机勃勃。这里的一株株种苗单体,都是不同品种嫁接所得。
拿起棚中正在培育的茄子种苗,康英德介绍了一个细节,在茄子苗的根部有一个利用可再生纸做成的小纸钵。纸钵能保护种苗的根系,并引导其往下生长扎根,让根系更加发达。“同等水肥条件下,这样的育苗方式可增加15%的产量。”康英德说。
康英德改变了父辈们“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从土壤到种植方式、施肥等,都有一套科学方法。“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念、设备、营销等方面的精准化。”康英德说。
关注种植的第一环——土壤,百利种苗和加拿大A&L实验室合资成立了子公司厦门艾恩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土壤检测分析,了解不同田地土壤的基础元素、pH酸碱度情况……
现在,不仅周边的农户会将土壤送来做检测,远至黑龙江等地的农户也会寄来土壤样品请他们分析。适合种什么作物,用什么样的肥料、作物生长出了问题怎么办,基于对土壤的了解,康英德和他的团队引导各地农户科学种植。
自动光照、温度调节、智能喷灌、施肥,育苗大棚中,在一系列前沿的设备和技术的加持下,康英德打出“组合拳”,为种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对育苗细节的打磨,消耗了康英德的许多心血。嫁接育苗所用的指甲盖大小的嫁接套管就是康英德带着团队反复试验研发出来的成果之一。
创业初期,康英德发现种苗嫁接后,接口处常会变黑、腐烂,导致种苗成活率低。经过在播种、嫁接、定植中反复分组研究,他发现,问题出在嫁接夹上。针对痛点,重点突破,他和团队在日复一日的育苗中反复试验、改进,四五年的研发,推出了一款嫁接套管,让种苗成活率提高了10%以上。
以前,百利种苗从国外进口嫁接夹,这两年,国外种苗种植同行纷纷求购百利种苗的嫁接套管。
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覆盖水肥一体化、打药机、嫁接生产线、双轨多功能运输车等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多年来,康英德带着团队脚踏实地地“种地”,对种植流程的痛点逐一琢磨、攻破,他们培育出的品质种苗也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共享好技术好经验
近日,同安区召开农业科技人才交流研讨会,全区的农村实用人才、村级农技员和种植大户走进百利种苗,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同行到百利种苗交流学习,对康英德来说,是习以为常且乐见其成的事。“‘良种’是基础,‘良法’是保障。好的品种加上好的设施设备、好的种植习惯才能诞生好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康英德说。
要做能立足于世界的种苗企业,就得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作为一个“80后”新农人,康英德不仅“埋头种地”,也十分在意“抬头看天”——每年,他和团队都要出国数次,到农业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去年,光是日本我们就派出4批次人员去参观学习。”加入百利种苗中的台胞曾明宝介绍,每年,公司都要在研修和实验方面投入大量经费。
四处取回来的“农业经”,康英德很乐于和农民们分享。
把农民请进来,参观百利种苗种出来的黄瓜,为泉州南安的农户带去新的辣椒种苗……每隔一段时间,康英德就会组织技术人员下乡,传授给农民更好的种植技巧,还会开设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教农民科学高效种田。在康英德看来,帮助实现农民实现增收,才是农企的价值,“我们更关心的是农民有没有赚到钱”。
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肆虐后,康英德在自家农场也受到重创的情况下,面对供小于求的种苗市场,他向农民们作出了绝不趁机涨价的承诺,并以低价甚至赠送的形式向受灾较重、经济困难的种植户供应种苗,让农民有苗可种。在日复一日的打交道中,许多农民对康英德和他培育的种苗建立了信赖感。
在康英德和他的团队的推广带动下,附近以紫长茄种植为主的郭山村农户引进了辣椒种植,增加了收入;去年,周边有600多户种植户改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近期,康英德正在向农户们推广他从日本带回的一种最新的生物激活剂……潜移默化中,康英德和他的百利种苗逐步带动了周边地区种植产业的升级。
“做农业很苦,但我们至少坚持下来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康英德说。如今,他的百利种苗科技产业园正在进一步发展中,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农业生产、科普教学、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农业基地。关于农业,康英德还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