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市场,走出大山
2020-07-20   来源:福建日报

漫山油茶树一派生机,毛竹林郁郁葱葱,仿野生金线莲长势甚好,古民居如诗如画……仙游县石苍乡潭头村,这个昔日偏僻的山区贫困村已转变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旅游大巴开进来了,机关单位党组织走进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下了。

刚来驻村,我就想,贫困户要稳固脱贫,农民要富裕,村集体要增收,找准具有造血功能的生产项目是关键。看准潭头村的天然优势,我鼓励在村里发展传统的油茶产业和新兴的仿野生金线莲种植产业,分别采用土地入股、贫困户受捐资金入股、普通村民和贫困户参与劳动的方式,集聚生产要素。如此,村集体、普通村民及贫困户都受益,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劳动获得薪酬外,每户每年还有数千元的分红。

有了收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上来了,甚至邻村也加入进来。但是,农产品如果无法进入市场流通,就无法实现增值。以去年丰收的金线莲为例,对农民来说,它储藏在仓库里,销售不出去,就如同一堆草。所以,如何把产业成果转化为村集体和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经济效益,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山区农村产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相对薄弱,今年村里发展的一大目标就是农产品市场化:寻找市场,开拓市场。

在我们村,农民常常挑上自家的地瓜苗上集市卖。在这个产品由自家田地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农民极不自信。我鼓励村民、合作社走出去,推介自己的产品,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好产品。

驻村两年半以来,我致力于带动村干部帮助村民组建合作社,注册“潭头蓝”商标,打造品牌意识;发挥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将客流引进来,在山中建起农产品展示厅,将产品销出去;帮助对接旅游公司、销售专柜等,扩大销量;用足消费扶贫政策,帮助农产品进机关单位开展消费扶贫推介活动,提高品质认可度,拓宽销售新渠道。此外,通过莆田市妇联牵线女企业家,通过直播电商等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

2019年,单是消费扶贫一项,与莆田市城市管理局合作,我村农产品销售额即达10万元左右。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万元。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其中金线莲产业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成效固然可喜,但问题也不少。如,村里发展产业的劳动力特别是营销环节人才仍然很少,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会技术、懂经济、能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带动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今年的金线莲还未收成,但成品数量仍可观,加上去年未销的金线莲干品,造成金线莲库存压力较大。与大米、笋干这类生活易耗品相比,仿野生金线莲批发价一公斤几千元,市场开拓的压力不小,对营销人才的渴求迫在眉睫。

下一步,计划整合盘活以古民居、古驿道、古榕树及红色故居为主要元素的观光资源和红色资源,推动便民服务中心及红色教育场所的建设;继续开发林下经济、山地种植的潜力,如种植铁皮石斛;拟利用低产农田改造后的土地,用于村集体生态水稻、瓜果采摘及其他农产品的种植和开发,进一步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但许多项目都已经成为各地扶贫工作的共同选择,如何差异化发展、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借鉴参考。 

作者系莆田学院派驻仙游县石苍乡潭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吴建展

 本报 俞靓 整理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