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中国美术学院的规划设计团队。
这个团队第二次来常口,他们与将乐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常口村进行规划提升,设计目标是将常口打造成国家级4A乃至5A级景区。
守望山水 擦亮发展生态底色
17日傍晚,站在常口村村口,金溪河碧波如镜,倒映着青翠的山峰,被浓金浅绯的晚霞染得一片旖旎。水彩画般的山水中,白墙黛瓦的村庄竹林环绕,荷塘、石亭、花草、水景散布村中,宛若一个大公园。路灯渐次亮起,游人三三两两归去。“我们姐妹一起来玩,拍抖音。”游客周女士和朋友在莲池前摆着姿势,互相拍着小视频。
谁能想到,这里20多年前是一个“三无村”。
“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会亮的路灯。”张林顺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村里人均年收入仅2000多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在木材加工乡镇企业兴起时,穷怕了的村民也有过“卖山”的念头,考虑是否将溪边“过河山”上的2000多亩原始林,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工厂做木筷原料。
一席话点醒了正在脱贫路上摸索的常口人。村民将这番话的内涵融入村规民约,刻在碑上立在老村部门口,当作全村的实践指南。
常口村人把山林当成了宝贝,淘汰森林资源利用型的企业。“我们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引进了6家企业。”张林顺说,利用林地资源,村里和上市林业公司开展合作造林项目,既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又实现林业长效发展;利用水源、矿产等资源优势,借力村企合作共建,先后引进从事旅游、养殖、水电、木业等项目的企业。实现全村80%劳力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
通过收取企业土地及资源管理费用,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常口村民的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村庄统一规划设计,拆旧房建新房;所有电线“下地”,家家户户装上了天然气管道,享受与城镇一样的收费标准;建成公园、荷花池、沿河栈道等景观设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1999年,常口村制定了生态发展总体规划。2012年、2018年、2019年,常口村先后3次对生态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我们根据时代的进步对细节进行了修改,但永远不变的是‘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传承。”张林顺说。
20多年守护山林,如今的常口村森林覆盖率达92%,处处见绿,移步见景。经过四次村庄整治,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及绿化美化等一系列工程,常口青山绿水环绕,村容整洁,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园林式村庄”等荣誉称号。
加快转化 生态资源入股变现
青山绿水让村民坐享美景的同时,还成了能直接变现的资本。
2012年,福建将乐云衢山漂流有限公司落户常口,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3.2公里的生态漂流项目,常口村以优质的自然资源入股,公司每年10%的营业额上交给村集体。
云衢山漂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祖标告诉,这些年常口名气越来越大,今年游客更是比往年翻了一番。“事实证明我们来对了!”他兴奋地说,去年公司追加投入260多万元,新建丛林探险、“网红桥”等新项目。
好山好水好空气不断引来好项目。
2019年,来自江西抚州的徐良辉带着全家到常口创业,投入800多万元建设脐橙生态种植基地。以“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我们的品牌叫‘清语橙’,主要品种是纽荷尔脐橙,还有一部分伦晚橙,在常口的种植面积共800亩。”
“我们找专业机构检测过常口的水土,金溪水质好,土壤由于山林植被好,腐殖土多,有机质的含量超过5%,生态优势显著。”徐良辉说,伦晚橙需要水边的小气候,否则就要用大棚种植,常口村就在清澈的金溪畔,正适合露天种植。
2020年,常口成为“地票”试点之一,开展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村民又整理不少闲置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里统一进行土地平整,租给徐良辉。
2022年,脐橙进入盛产期,将按每亩2000元给村集体地租和分红,每年可上交160万元,村民和村集体都可实现收益。
做好山水田文章,生态效益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2019年4月,常口村被列入福建省“全福游、有全福”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12月,常青旅游区获得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更多远方的客人慕名而来。
“山东省济宁市水上运动中心看上了我们的环境,有意向来我们村建设皮划艇训练基地。”张林顺说,村里利用闲置的民房,为基地提供食宿。
村里人气兴旺,忙坏了村民杨春富夫妻俩。3年前,他们在自家的3层小楼里开起了“老曹土菜馆”。杨春富告诉,早年在外务工,每年不过五六万元收入。看村里游客多了,索性回乡里开起了餐馆,每年收入都有10多万元。
“生态资源给常口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2017年,党的十九大后,村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时,就把‘青山绿水 金山银山’刻进了新的村规民约碑。”张林顺说,通过绿色发展,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比1997年增长10多倍,村集体收入122万元,比1997年增长40多倍。
2017年,富裕起来的常口村“以富帮穷”,和常源、元坪、高山坊、陈坊、邓坊5个村组建联村党委,张林顺任常口联村党委书记。联村实现党建联建、产业联抓、治理联动,仅脐橙种植基地,就能让常口联村的陈坊、高山坊两个贫困村每年增收3万元。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步发展,不仅常口发展更有后劲,也帮助几个村的村民一起吃上生态饭,享受生态福。”张林顺说。
永续发展 山水人文相得益彰
17日下午,村里的10亩大棚中,一群欢声笑语的小客人正在体验农事活动。这是来自将乐县实验小学五年级的49名小学生,来常口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教育。
为时一天的研学,孩子们在常口村村规民约碑前和初心体验馆接受将乐老区的红色教育,了解“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常口故事;在村里农民和研学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农事劳动。“体验田间地头,感受美丽自然和村庄,这样的第二课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班主任廖玉凤说。
将乐县委书记刘润宇说,常口要想获得永续发展,在做好生态文章的基础上,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由自然景观旅游向红色文化研学深度拓展。
“凭借自然风光美、文化底蕴深、乡风民俗好等优势,今年10月底,村里成立常青康养研学有限公司,打造的研学基地获评市级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常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公司负责人黄木有介绍说,如今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学生来村里研学;老农成了老师,农妇打理食堂,更多劳动力在家门口有了活干。
“去年,福建省旅游集团和我们签约了总投资6亿元的旅游合作协议,在常口打造综合性文旅康养基地、旅游集散中心、星级酒店和‘两山学堂’。”张林顺说,村里还进行景观微改造,对一些一时无法拆除,又影响景观、闲置浪费的老宅在全省率先进行“房票”改革,引导村民将闲置房使用权换成房票,农民可以当股东,多了一项分红收入,还可以凭票抵押贷款。
村民孙桂英喜滋滋地带走进换成“房票”的闲置老宅,如今已被装修一新,又不失乡土趣味,门口挂上了擂茶馆的招牌。在常口的生态旅游提升规划中,本地的传统擂茶是必不可少的文旅元素。
“村里目前拿到房票的共有17户。村里的10多处闲置住宅,大多无人管理,租金微薄,换成房票后,由村里统一规划、装修,发展旅游业。”村支委罗培英介绍说,房子打造好后交给村民经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