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红军文化创意让“红军村”不再沉寂
2021-03-12   来源:福建日报

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地处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1931年2月至1935年夏,这里是红军的后方根据地和建宁苏维埃的大本营,被称为“红色小井冈”。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个“红军村”一直发展缓慢。2016年,全村228户10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7人。村民常常自嘲,“只长人口不长粮,苦到无路往外搬”。

从2017年开始,在省纪委挂钩帮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水尾村对红色遗址景观进行修缮复原,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推出了“瞻仰一次红色旧址、重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场红军课、看一场红军剧、唱一首红军歌、读一本红军书、出一次红军操、吃一顿红军饭、宿一次红军营”的“十个一”体验项目。

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效益,水尾村一改往日的沉寂。村里成立乡村旅游管理公司,全体村民入股,按比例分红,村民由“旁观者”成为股东。同时,村里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艾草绿色扶贫产业,设计制作艾草红军枕、艾草红军茶、红军文化衫、红军拼图,形成独具一格的红军文化创意。曾经无人愿意参与的旅游项目,由此解决了7户贫困户12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带动80户农民增收。

经过三年多来的努力,水尾村6处红色遗址目前全部修缮完毕,100余座老旧房屋已修缮93户,19公里进村公路单线变双线,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排污管网的重新铺设,无线网络、灯光照明覆盖全村,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

红色旅游,带动了水尾村的绿色发展。现在,水尾村不但有了农家乐、红色教育基地,村民们还组建了13人的红军剧表演队伍。由旧小学校舍改造的学员宿舍修缮完成后,接待能力将从64人增加到100多人。去年至今,水尾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8万元增至去年的27.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11149元增至19615元。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