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不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特色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活、办法越来越多,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特色产品、一条条产业链,正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 送技到田间
“小小柑橘,吃起来特甜!”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仁山生态果园负责人张水生,语气中带着自豪。
“不仅吃着甜,还让大伙的日子变得更甜。”科技特派员应薛养给提供了三个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南平市建阳全区种植柑橘面积3.2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4.8亿多元。
切开一个柑橘,亮黄色的果汁瞬间流到了案板上,蘸取少许抹在试纸上,在糖度仪上一测:“甜度18.1,比常见水果高出50%以上!”作为“引种人”,应薛养露出了笑容。
一双沾满泥巴的破旧运动鞋、一副略显消瘦的黝黑脸庞,若不是有人介绍,很难将应薛养和“科技特派员”联系起来。
“水吉镇仁山村,地少人多,20年前还是看天吃饭的贫困村。”应薛养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引入柑橘种植,“那时全靠经验,没有啥科学指导。”
也正是因为当地农户没有科学种植的理念,露天种植,看天收成,不懂得保温,1999年底的一场寒潮,“建阳柑橘遭受前所未有的大冻害”。张水生记忆犹新,当时被迫砍树、改种,几番折腾,让他几年没缓过劲来。
2001年,作为科技特派员,应薛养来到了仁山村。进果园、看长势、访农户,连续几个月的走访,应薛养心里有了数:“建阳山高,气候湿冷,合理保温是果木培育的关键。”建温室大棚的想法在他心中初步形成了,但首先需要解决资金问题。
跑项目、揽资金,作为科技特派员,应薛养把“项目联络员”的责任也扛在了肩上。多番争取下,水吉镇政府将柑橘大棚列为财政补助项目,承担了一半以上的建设成本,大棚种植逐渐在仁山村铺开了。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甜,让“仁山橘柚”的品牌在闽北迅速建立起来。看到这样的成果,乡亲们纷纷为应薛养点赞,应薛养却说:“我们这些科技特派员,就是要当好引种人!”
目前,福建已累计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5万人次以上。像应薛养一样,全年在一线开展农技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名,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建立生产线 瞄准深加工
裴寨社区地处河南新乡太行山区延伸带,地少、水少、石头多,不打粮食,盛产红薯。“红薯汤、红薯馍”,上岁数的老人都记得,穷孩子出身的“70后”裴春亮对此更是难忘。
在外闯荡多年后,裴春亮回到家乡任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一次调研时,村民张会利端着刚出笼的蒸红薯请他品尝:“咱这红薯这么甜,裴书记能不能帮忙卖一卖?”原来,张会利种了3亩红薯,收了近2万斤,堆满了院子,却发愁卖不出去。
“山沟沟里长的甜红薯,得成为大伙增收致富的好宝贝。”头脑灵活的裴春亮开始合计:红薯单卖,一斤才四五毛钱,加工成淀粉,再做成粉丝、粉条、粉皮,一斤十来块;生产酸辣粉,一桶五六块;红薯渣可以做酒精、动物饲料,还能做出红薯蛋糕等衍生产品。
思路打开,小小山村开始围绕“红薯”做文章。
麦收前一个月下苗,霜降后收红薯,打成粉、做产品……5年前开始,裴寨年年举办太行红薯文化节,十里八乡的村民现场卖红薯、制粉条。举办一次,订单就能达到四五百万元。
裴寨社区有11个行政村,大王庄村村民王孝义比裴春亮小七八岁,爱学习新技术。红薯文化节举办的第二年,他找到了裴春亮,想一起把红薯产业做大。
深夜的太行小山村,俩人越聊兴致越高:一亩地产红薯平均在5000斤以上,出淀粉1000斤,粉条900斤,能做7000桶酸辣粉……很快,河南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上门收购了3000多户农民的红薯,4个工厂日夜不停生产酸辣粉;同时还开展电商业务,把周边熟悉电脑操作的年轻人、返乡大学生招聘过来,每人每月收入三四千元。
目前,裴寨社区一天的酸辣粉生产量达50万箱300万桶,有10大系列100多类。不仅卖到十几个省份,还远销海外……裴春亮充满信心地说,“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科研院所+产业园电商园”式的产业链,会让裴寨走得更远。
企业带头干 做出好品牌
天气渐热,翠绿的山林暗香浮动,山林间飘着淡淡清香,在广西北流市六靖镇大坡村,沉香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沉香是一种中药材,在北流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了。”六靖镇镇长伍桓乐说,北流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具有沉香树生长所需的肥沃、疏松土壤的种植环境。
“种沉香时间久、风险大,太熬人。”大坡村村民黄荣说,沉香树开始结香后,会经历很长的生长期,至少需要7至10年才能产生效益,“有好几次,都差点放弃了。”
“过去村民零星种植,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伍桓乐介绍,后来,当地整合沉香资源,引进龙头企业,推进沉香产业化种植。“2017年,我们决定以六靖镇大坡村为核心区,创建邦亿沉香产业示范区。”广西邦亿沉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纲说,“我自己就是北流人,能回来建设家乡,也算是圆了故乡梦。”
政府出台种植沉香补助政策,企业投资兴建育苗基地,并与农户签订入股合作协议,“产品收购设置保底价,解除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陈纲说,多方努力之下,沉香树种植以六靖镇大坡村为中心在北流快速铺开。目前引进了初级加工企业24家,精深加工企业21家,生产沉香精油、沉香茶、沉香酒、日化用品等,相关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产值达到1.5亿元。
行走在大坡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晾晒着蒸馏过的沉香。“叶子拿去做茶叶,蒸馏出的精油可做香水等深加工产品,残渣还能粉碎做线香等产品,一棵树浑身是宝。”黄荣说。
现阶段,仅在大坡村内就有20家沉香精油提炼加工厂,沉香产品加工农户年均收入可达11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六靖镇已指导组建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签约种植户6000多户,种植沉香树2.2万多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发展沉香产业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六靖镇党委副书记陈炽荣说。“我们将大力推进北流沉香品牌化建设,筹建沉香特色文化产业园,打造休闲旅游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玉林市委常委、北流市委书记赵志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