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苏区福安:红色引领,绿色崛起
2021-05-14   作者:朱子微 范陈春 吴庆堂   来源:福建日报

从福安市区出发,经104国道,驱车30多公里,穿过一个狭窄的山谷后,便可见一片开阔的谷地——溪柄镇柏柱洋。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中间一马平川,良田万顷。

闽东苏区纪念馆航拍图    福建日报 朱子微 范陈春 吴庆堂 摄

80多年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后来闽东苏区发展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红色引领 绿色崛起

今年“五一”假期,许多人前往位于溪柄镇柏柱洋斗面村的闽东苏区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体验红色文化。在纪念馆后方的山上,竖立着一块闽东苏区纪念碑,上刻“闽东苏区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

为了传承和弘扬闽东苏区精神,闽东人民在这个闽东苏区“心脏”设立了闽东苏区纪念馆。58岁的林惠全是斗面村村民,负责这个纪念馆的讲解工作已有13年时间。“讲好柏柱洋的红色故事,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光辉事迹。”他说。

除了闽东苏区纪念馆外,在福安市区还设立了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以及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由此构成了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走进柏柱洋,昔日的革命摇篮已经焕然一新:葡萄园风光无限、茶园飘香、村落民居、花卉基地、库区风光……积淀了80多年的红色人文景观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交相辉映。

溪柄镇党委书记周焱告诉,近几年,溪柄镇发展形成以茶叶、葡萄、绿竹为主导产业的精品农业,培育新兴水果产业,重点发展贡柑、百香果、晚熟沃柑、红美人等特色果类,大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富一方百姓。

“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建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大公园’为目标,依托省级农民创业园和柏柱洋千亩高优农业园区,引进了多个休闲农业项目。”周焱说,楼下村“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横坑村“大棚红美人柑橘+高山生态有机茶叶”、龙潭面村“大棚沃柑+茶叶”、采花桥村“大棚葡萄+茶叶”、坑口村“大棚葡萄+茶叶”……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正在蓬勃发展。

同时,当地以中国传统村落楼下村、省级美丽乡村斗面村、省级文化名村榕头村等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形成特色品牌,并辐射带动立峰、溪南、茜洋、东坪等周边村庄,以点带面,推动“闽东延安”景观带建设。

福安市民族中学学生在闽东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纪念活动。 福建日报 朱子微 摄

狮子头村:老区振兴正当时

近段时间,福安市赛岐镇狮子头村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叶飞纪念馆的修建工程。“我们希望能在今年7月1日前建成开馆,让狮子头的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村党支部书记陈谊说。

为什么要在狮子头建立叶飞纪念馆?陈谊告诉,狮子头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叶飞、曾志、陈挺、马立峰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领导武装斗争。至今人们仍在口口相传一段“叶飞狮子头脱险”的红色经典传奇故事。

1933年,叶飞在该村的狮子头客栈遇险,狮子头村党组织设法营救了他,并冒着生命危险,用船只将叶飞从狮子头客栈运送到村外的芦苇荡中,等到天黑再用竹架床将叶飞抬到村里藏起来养伤。敌人多次“围剿”未果后,村民们把叶飞乔装成坐轿子回娘家的“新娘”,冒险地闯过敌人的三道封锁线,护送到闽东苏维埃政府。事后,敌人曾多次对狮子头进行镇压。

“血儒古栈丹青汗,轿扮新娘大丈夫。”这是村里的叶飞亭上刻着的对联。狮子头村民无不铭记着曾在狮子头革命老区发生过的光荣斗争和辉煌历史。2014年,村里在叶飞亭边上建造了“叶飞公园”。

狮子头村这块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养育着这一方村民,老区精神一直鼓舞着狮子头村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经过多年发展,由村民自发创办的食品加工企业已成为狮子头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村民刘仁波创办的仁升食品公司里,近一百名员工分散在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

“我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对革命先辈饱含崇敬之情,心里想着能否在村里做一些成绩出来。”刘仁波说。上世纪90年代,他联合其他村民在村里带头开设食品加工小作坊,从此打开了老区致富发展的一扇窗。

如今,狮子头村村民共创办1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并带动纸箱、塑料盒等配套产业发展。202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在这个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村容整洁、村民和谐,主题公园、活动广场、村民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我们将在红色精神引领下,借助乡村振兴的大潮,勇往直前,努力把狮子头村建设成为老区振兴标杆村。”陈谊说。

责任编辑:千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