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罗联乡: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内生动力
2021-06-03   作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蓝瑜萍   来源:福州日报

近日,长乐区罗联乡马厝村埔上自然村闽中游击队第三支队驻地旧址,又迎来一批参观的党员干部。“来参观的党员群众越来越多,村里人气日渐提升。”说起村里最近的变化,马厝村党总支书记马建开很是高兴。

马厝村是革命老区村,红色历史悠久,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阵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群众来此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罗联乡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因地制宜推动革命老区村建设,大力挖掘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穿过人工开凿的狭窄隧道,就进入了罗联乡马台村。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抗日游击队翻山越岭,藏伏于群山环抱的马台村,建立起长乐抗日游击总队马台根据地。上个世纪70年代,马台村村民扛起锄镐,合力凿出一条出山隧道。

眼前百米长的墙绘,鲜活地再现了当年游击队艰苦卓绝的抗战场景。村民陈兴琼告诉,嫁到马台村30多年,时常能听到老人讲起抗日故事。这些故事早已印刻在马台村村民的记忆中。

走出马台村,转向马厝村。马厝埔上闽中游击队第三支队驻地旧址墙壁上的展板,清晰地记载着当年游击队的事迹。

“今年初,曾经的闽中游击队老队员们还回到这里,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马建开告诉,埔上自然村多名村民曾参加过闽中游击队,林奕乐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参与抗战的老游击队成员,林奕乐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在罗联乡,耳之所闻,皆是红色故事。

“近年来,通过梳理革命历史脉络,我们摸清了‘红色家底’。”罗联乡党委书记陈建登介绍,罗联乡在保护挖掘红色资源过程中,尤为重视红色文化中人、事、物、魂等方面的展现。我们不仅注重革命遗迹、遗址、遗物的保护利用,还鼓励亲历者亲述,讲好红色故事,同时尽力关心老一辈革命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活化红色资源

延续红色基因

罗联乡进乡入口处,一座蕉岭烈士纪念亭引人注目。镌刻着“陈振先、陈亨光、陈清俤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矗立亭中,一捧鲜花束斜靠碑前。今年开春以来,已经有数十批次党员干部前来缅怀烈士。

从烈士纪念亭,到建设党建公园,再到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乡入口处已连成“一片红”,成为展示罗联乡的“红色窗口”。

“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我们还将常见于室内的展陈布置移至室外。”陈建登介绍,为了把史料转化为鲜活教材,罗联乡入口处还设置了雕塑、声控解说、图文展示、活动平台等,把现场转化为生动课堂。

“红色窗口”的打造是罗联乡活化利用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罗联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初心 红色历程”长乐革命斗争史图片巡展活动吸引了周边百余名党员参观学习;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实地瞻仰,踏访罗联革命先辈的遗迹、遗址……

依托红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得益于前期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正成为罗联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马铎大道是罗联进出乡的主干道。这条全长近两公里的道路平整宽阔,沿街店铺外立面已完成改造,与过去路面坑洼的情况截然不同。

通过道路“白改黑”工程、行道树种植等行动,马铎大道已旧貌换新颜。“马铎大道沿街商铺目前正处在招商阶段,未来将打造成闽台美食及茶文化一条街。”罗联乡三级主任科员陈其杭说。

沿马铎大道向前走,来到吴村。吴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返乡建设。

返乡青年陈炎弟参与新吴里、蕉岭古街改造项目,在保留农村旧民居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独特创意,让新吴里、蕉岭古街成为吴村新进“网红打卡地”。

不远处,占地50多亩、由村民企业家出资建造的吴村“牛仔山庄”,集住宿、观赏、采摘、烧烤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为游客带来丰富体验,也成为罗联乡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陈其杭告诉,今年罗联乡计划投入300多万元,改造生态餐厅、建设旅游停车场、修缮村内街巷,将吴村打造成为休闲小乡村,预计可增加村财12万元以上。同时,充分活用闲置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民宿,作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农民致富、村财增收。

“吴村是全区民宿试点村,南洋番客民宿将于今年国庆节正式推出,福官民宿也在提升建设中。”陈其杭说。

而在马台村山间谷地,60亩的“螺仙女”茉莉花基地于春季开耕种植。未来,茉莉花基地将与马台村原有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一个集茉莉花种植、加工、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基地。

依托红色资源禀赋,罗联乡正着力发展生态休闲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滨海新城“后花园”。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