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果蔗林随风摆动,一阵阵香甜在空气中弥漫......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园坑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是一派“稻香鱼肥”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园坑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聚力,精准发力,文化助力”的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实现“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实惠,聚得拢的民心”的目标,主抓旧村改造、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一步步擘画出幸福村落的“振兴蓝图”,勾勒出美丽园坑新画卷。
组织聚力
让村民拥有“看得见的幸福”
园坑村村口
“现在道路宽敞了,家家户户开着小车进出可方便了。村里有新人结婚,婚车都是一排开进来,再也不用走到村口等着接亲了。”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老队长林聪明颇有感触。
在此之前,村民们要出行,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以前园坑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可以通行,村民想把鱼塘里的鱼虾拿出去卖,还得一箱箱运出去。遇到雨天,村民们还得绕着积水走。” 园坑村党支部书记林元利回忆说。
组织兴则乡村兴。园坑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突出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推进旧村改造项目和裸房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旧村新活力,让村民拥有“看得见的幸福”。
针对村民出行不方便,农产品运输渠道不通畅问题,村两委抓住村庄外国省干道修建之机,主动向上级反映争取,开展“白改黑”工程,让园坑村成为浦南全镇第一个全通沥青路的村。
在旧村改造和裸房整治项目推进过程中,园坑村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牵头成立了旧村改造理事会,带领群众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进行旧村改造。
旧村改造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项目规划新建4层住宅楼9栋,220套面积19812平方米,其中住宅138套,店面82套,涵盖80至220平方米的6种户型,建成后将基本满足本村群众不同住房需求。
“村里的老人习惯了在自家院子里生活,突然要让他们离开祖宅,搬进楼房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旧村改造理事会成员林顺利介绍道,但是,群众的心里都有杆秤,只要是为村民做实事,村民都会接受。
园坑村将党员代表划分为多个工作组,进院入户宣传政策,开展动员工作。涉改住户党员率先垂范,带头接受旧房拆除,以“一个党员带动几户,十个党员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旧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截至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力争于2022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精准发力
让村民收获“摸得着的实惠”
“以前不种果蔗的时候,没什么别的能干,只能在外面做小工。赚的钱要供一家吃饭,还得供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林荣辉说道。一年前,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在村中承包了8亩土地种植“黄金果蔗”,第一年就是丰收年。渐渐的,他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在园坑村,像林荣辉一样,通过种植“黄金果蔗”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不在少数。村民们笑容多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准备“大干一场”。
“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林元利回忆,“一直以来,我们村的村民都以果蔬种植和渔业养殖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由于收入有限,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外出务工。村里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整个村变得越来越冷清。”
如何留住这些年轻人?如何让村民们增收?园坑村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依托耕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村民获得“摸得着的实惠”。
“村里土地多,可惜大部分都荒着,得想办法利用起来。”在得知江浙一带种广东果蔗极为畅销后,林元利先后两次到广东实地考察,发现这种果蔗喜水耐热,不耐霜冻,适合在园坑村种植。而后林元利又带着几个村干部去浙江参观,调研果蔗的销售情况,证实这种果蔗品质上乘,售价较高,市场需求量极大。经过多次讨论协商,村党支部果断决策,引进这种水果甘蔗,并将其命名为“黄金果蔗”。
就在林元利准备带领村民们大干一场时,村民们却犹豫了,担心赔了本,不肯冒险种果蔗。群众不愿意承担风险,那就党员干部先上。2019年,支部书记带头搞示范,流转闲置土地20亩,初步试种“黄金果蔗”,每亩年产值约为2万斤,收入48万元。
带头搞示范初见效应,村民的积极性也逐渐被带动起来,不少村民找到林元利,表示想要种果蔗。为了鼓励村民,林元利和几名党员村干部亲力亲为,从选取果蔗苗到收割搬运,从挖沟培土到施肥灭虫,党员干部们主动给蔗农们传授技术经验,只要村民们遇到种植问题,他们都尽心研究,设法解决。
与此同时,园坑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效改善蔗区基础设施条件。2021年园坑村的果蔗种植面积已达200亩,蔗农预计实现收入480万元。园坑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万元,“黄金果蔗”成了富民强村的“绿色黄金”。
文化助力
让村里有“聚得拢的民心”
“林孔著在唐高宗总章二年随归德将军陈政入闽平叛,军职校尉,足智多谋,在平‘蛮獠啸乱’军事中屡立战功......”在园坑村林孔著文化公园中,老人们传扬着先祖的英雄事迹。
日暮黄昏,公园宽阔的运动场上,孩子们在快乐奔跑、大妈们尽情舞蹈;公园小道,到处都能看到村民的笑脸......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园坑村在发展产业、壮大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发展质量,满足村民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拥有“聚得拢的民心”。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要的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园坑村先祖是曾辅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得力干将林孔著。为了弘扬林氏先祖的优良作风,园坑村党支部凝心聚力,牵头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计划建造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林孔著休闲文化公园。
但是,规划改建的两个水塘旁边,都是村民们自建的猪圈和蘑菇房,要建公园,就必须征地拆迁。征迁将近8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和5000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政策规定不能养猪后我家的猪舍就一直空着,不如给村里建公园”“对,我家也早就不种蘑菇了”......在党员大会上,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带头无偿拆除猪圈和蘑菇房。经过讨论,支部决定尝试“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鼓励村民们配合开展征迁工作。会后,党员干部一家一家入户沟通,向村民们介绍村庄发展规划,做思想工作。不到半年时间,所有村民都同意无偿拆除猪圈和蘑菇房。7个月后,林孔著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完工。
不仅如此,在党员们的带动下,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集资改建村中道路、捐资帮助修建学校......村民们携手勠力,共同绘就将园坑村建设得更好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