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南平市农业农村工作成效和特色亮点回眸
2021-09-26   作者:卢国华 张传生   来源:闽北日报

最是一年秋好处,丰收在望放高歌。

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以“庆丰收 感党恩”为主题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闽北各地,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就是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一句句寄语,让闽北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群众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

回眸过去五年,南平市农业农村系统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和绿色循环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3.6%,202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87.14亿元,较2015年末净增长90.7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3331元增加到2020年的18557元,每年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

脱贫攻坚 “南平答卷”掷地有声

南平,闽江之源,犹如一块镶嵌在八闽大地上的翡翠,有着“绿色金库、绿色屏障、绿色宝地”等美誉。但仍然有不少群众因灾、因病、因学而陷入贫困。

2015年末,南平市有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46个贫困村,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的贫困户共有60158人。

一直以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尤其是近五年来,南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发挥“绿”的优势,做出“创”的特色,下“绣花功”,施“精准策”,用“创新”擦亮脱贫攻坚底色、提高全面小康成色,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高质量精准脱贫之路。

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低保政策兜底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的同时,南平市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大扶贫体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2018年,光泽县率先脱贫;

2019年,浦城、顺昌和松溪3个县顺利“摘帽”;

2020年4月,政和县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此,南平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面退出。

2020年,南平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3579元,较2015年底的2953元增长了362.7%,显著高于同时期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

因为脱贫成绩单的“亮眼”,全市2个单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51人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4个集体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南平,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目之所及,一幅幅美丽画卷映入眼帘,一张张朴实笑脸竞相绽开。

绿色发展 “南平速度”断决如流

绿色与生态,是南平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农业,是南平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五年来,南平市持续推进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和现代绿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打好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五张牌,推动现代绿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自2017年获批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来,南平市围绕十大先行区建设目标任务,策划实施53个、总投资552亿元的建设示范项目,出台《南平市农药化肥科学减量增效八条措施》,创新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示范,涌现出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光泽县农业废弃物全产业链全量利用等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为全面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样板。

2020年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对全国8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南平市位列第12名,被评为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先进行列地区,是福建省唯一上榜的设区市。

不仅如此,南平市还通过全力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夯产业、强龙头、扩品牌、促融合,实现向集约化绿色农业升级和农业强市的转变。同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出台《南平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分类梳理出圣农千亿全产业链和茶叶、食用菌、笋、粮油4个加工百亿链,运用工业化思维、产业化理念,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逐链建立培育路径和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全力推进千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与“全域绿色食品”发展。

目前,全市已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44家、农民合作社7554个、家庭农场2545家;累计获得有效“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97个;拥有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产业强镇、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产业强镇;创建1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27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延平成为全国百合鲜切花的六大主产区之一,浦城丹桂苗木年均繁育量居全国第一,顺昌海鲜菇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建瓯锥栗”“建阳桔柚”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富乳业成为全国首家中国优质乳工程全牧场、全品项样板企业,光泽圣农已成为亚洲最大白羽肉鸡产销基地……

乡村振兴 “南平力度”前所未有

春看百花夏观绿,秋迎丰收冬赏雪。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干净的水泥道路……穿梭于闽北的一个个山乡小村,美丽乡村的模样一览无余。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作为农业大市,南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家、省上推进乡村振兴有关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南平市联合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质量编制《南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与乡村建设规划、村居环境整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水美乡村规划等进行衔接,注重“多规合一”,并率先在全省提出打造乡村振兴“一心两区多点”和126个行政村“一带N点”示范点。同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育工程,如今已培育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等1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9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南平市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乡村“厕所革命”工程,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以上,全市镇级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乡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70%。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南平市积极探索“民企带村”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优势,选定21个有民营企业基础的村,通过“龙头企业+经营项目+村办企业+村民就业”模式,实现“企业、乡村、村民”三方共赢,带动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南平市还开展评星创优活动,制定《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星级示范村创建的实施方案》,每年评选30个左右五星、四星、三星的综合星级村,作为推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市级在项目申报与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建立优质农产品“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速农业科企、科产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创新开展“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结对共建活动,打通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站位“新时代”、立位“新担当”、落位“新作为”,南平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豪情满怀、激情澎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农业农村发展的美丽新篇章。(卢国华 张传生)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