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产业结对帮扶,南平市顺昌县岚下乡路墩村脱贫户罗建瑞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早年,老罗因病致贫。通过健康扶贫,他的病情得到好转,并很快实现了脱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顺昌实施企业分类对接脱贫户产业帮扶模式,动员县里3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全县1045户脱贫户结成对子。
去年夏天,老罗承包了振昌农业公司的3亩蔬菜大棚,下半年收获4茬蔬菜,净赚1万多元。加上毛竹销售、耕地流转收入,老罗的脱贫生活充满了稳稳的幸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两条底线。
稳,是过去一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词。2021年,全省农业农村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的目标顺利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2021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安排省级以上衔接资金19.1亿元,持续强化产业、就业等帮扶举措。45.2万脱贫人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谷丰登,颗粒归仓,福建省在丰收的季节交出了一份稳产优产答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2.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粮食总产量506.4万吨,比上年增加4.1万吨,超过国家下达任务数4.4万吨。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调动地方党委政府与种粮农民两个积极性。”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2021年是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福建省将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各地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优”——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予以降低一档考评等次。
与此同时,惠农惠粮政策干货不断。去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福建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福建省级财政新增安排5000万元,对种植早稻30亩以上且连作晚稻的经营主体,按早稻面积给予每亩200元奖励。
科技赋能,释放土地生产力。2021年,福建省在28个县(市、区)新建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33个,建立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255个以上,示范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产业发展,要稳基础提效益。
近日,福建省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公布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14家闽企入选。至此,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1051家,其中国家级77家,年销售收入3581亿元,带动合作社3.4万个、农户329万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领头羊,是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排头兵。”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去年福建省出台《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超15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超300家。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生态禀赋优越,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去年年初,福建省出台《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建设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100个农业产业强镇、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创建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一批农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和亿元村。
乡村既要富裕富足,更要宜居宜业。
走进福州市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干、湿垃圾分类桶摆放得整齐有序,每个垃圾桶上还印着专属二维码。
“保洁人员每天定时上门收取垃圾,并扫描二维码,根据当天垃圾分类质量,在系统里为农户打分,0至10分不等。”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林岩云说,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物资和有机肥,“积分制,让垃圾分类渐渐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过去的一年,福建省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全省共投入228.5亿元,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品质提升和样板工程等6类19项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回头看”发现的355个问题户厕整改到位。
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福建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