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实地考察 建阳区徐市镇供图
“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支部,老百姓都不听你的,如何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怎么能让村子发展起来呢?”
说这话的人是南平建阳区徐市镇大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范育霖。范育霖表示,“作为一名下派书记,首先抓的就是党建工作,注重党建引领,更要注重我们村每一名党员的修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
群众活动场所 建阳区徐市镇供图
过去,大阐村因派系林立,历届换届选举竞争激烈,特别是2015年,村主干候选人内耗严重,导致村子因村两委干部凝聚力不强等问题被列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2018年经过集中整顿,已基本解决大阐村两委干部不和不稳问题,2019年作为薄弱村持续进行整顿提升。
“之前,由于班子少作为,村干部推诿,遇事绕道走,群众反映问题得不到解决,群众意见很大,是乡里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落后村。”村委会副主任伍文菁如此介绍。
锥栗种植 建阳区徐市镇供图
2018年,村集体新班子成立后竭力打破这种僵局,一切以服务村民为做事出发点,努力营造干群相容,相亲相爱的和谐关系。
“我们村两委严格落实‘民事村办’制度,平日嘘寒问暖,对困难户常给予帮助和慰问;村里老党员生病住院,村两委常去探望。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先后修建大阐村庙前二期护岸工程、大小元路口休闲凉亭以及819县道旁边的污水管网改造,得到村民的积极认可。”大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德冠欣喜地说。
大阐村党支部实行党员干部挂牌“五事带头”,“带头完成组织事、带头参与公益事、带头管好家庭事、带头做好身边事、带头做好本职事”,营造清廉、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实行奖优罚懒,群众参与公益的积极性高了,“自治”活力明显增强。
在一片翠绿毛竹林中,几十箱整齐摆放的蜂箱映入眼帘,两名蜂农正在忙着取蜜,不时传来他们的欢笑声……这两人正是大阐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正荣父子。七年前,在校就读的大儿子因重病住院,吴正荣一家原本宁静的生活就此中断。接下来的四年,治疗不仅花费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二十多万元的债务。由于无人管护,家里的锥栗山和毛竹山几近荒废,一家人日子陷入困境。
2016年8月,第一笔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新点燃了吴正荣对生活的希望。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吴正荣利用这笔资金将原有的老树进行分批淘汰,并新植一批树苗,恢复发展锥栗种植,目前年产值已达4万多元。2017年11月,镇里将他纳入养蜂扶贫开发对象,为他提供了5箱种群,并指定当地养蜂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三年来,吴正荣精心钻研养蜂技术,养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达40多箱。2019年底,吴正荣将自己的竹山进行“高产笋用林改造”,徐市镇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决定从第二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再支持他资金1万元,帮助他完成了60亩竹山改造。
“人应当常怀感恩之心。在我最困难的时刻,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激励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现在我脱贫了,就要带领其他人一同脱贫致富。”吴正荣信心满满地说。
大阐村发挥本地锥栗产业优势,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吸纳140多户村民进锥栗合作社,种植规模增加到1230亩,每年可为村民带来4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大阐村党员陈玉祥发挥技术专长,带头种植烟叶30亩,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种烟队伍,种植规模增加到332亩,产值达到100余万元,成为村集体、村民双增收的稳定产业。同时大阐村还盘活了集体的西山自然村1600亩集体毛竹山,从追缴山价款着手,将14个村民小组化为7个片区,每位村干部作为2个片区的责任人,在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已收缴山价款20万元。近几年,大阐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大阐村两委通过开展“党员干部民情大走访”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掌握村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为保障村民用电需求,积极争取资金10万元,实施大阐水电站坝体加固项目,每年可新增发电量约2万度;全面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完成莆新组自然村村道水泥路硬化,主村庙前水泥路硬化,水冲式公厕新建项目。2019年投入19.8万元,重新修缮了大阐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场所内现配有电视、党员活动室、公共图书室、公共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同时为了解决大阐主村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大山查找水源,反复筛选最佳引水点,确定水源改造方案,该项目已着手实施。
如今,大阐村已经成为设施健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代表村,曾经的软弱涣散一去不复返,党建引领让大阐村从一盘散沙到凝心聚力,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从“矛盾村”转变成了“和谐村”。乡风民风变好了,各项事业干起来也更顺风顺水。新时代的小康气息正随风而至,浸润到乡村的土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