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㊷丁明贵:坚守“甜蜜”生活
2022-06-18   作者:白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丁明贵,1974年生,现任建瓯市丁氏九龙养蜂专业合作社法人、建瓯市养蜂协会会长,2020年被南平市蜂业协会授予“扶贫标兵”称号,2021年度被授予“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

图片1.png 

丁明贵(右一)向曾是贫困户的李名全传授养蜂技术

今年48岁的丁明贵,是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长溪村人,在长辈们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下,他从1996年开始接触养蜂。为了能让蜜蜂采到优质蜜,提高蜂蜜产量,丁明贵根据蜜源情况不断变换养蜂地点,独自一人露宿深山是常有的事。如今,丁明贵成立了自己的养蜂场、合作社、科普基地等,将生产的山花蜂蜜远销省内各地,带领家乡百姓脱贫致富。

“门外汉”变“行家里手”

“养蜂首先要有耐心,吃得了苦。其次是要掌握养蜂技术,一年的产量就取决于养蜂技术,对蜂群的管理。”丁明贵正对前来请教的村民讲解养蜂的要领。

位于长溪村的丁明贵养蜂基地,周边密布生态林,山泉清澈甘甜,植物种类丰富,一年四季繁花盛开,蜜源不断,为蜜蜂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在养蜂的这20余年里,丁明贵深知只有依靠科技才能致富的道理,他一方面购买有关养蜂的书籍认真学习,另一方面虚心请教有养蜂经验的人。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丁明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从养蜂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养的蜜蜂由最初的10多箱蜂到2300多箱(组织养蜂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年收入超过400万元。

技术提高了,产量上来了,丁明贵坦言:“现在的成绩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学习换来的。”一开始,他也曾信心满满的坐上前往福州的绿皮火车,想去专业院校学习,却被“劝返”。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两年时间蜂场都没产多少蜜,几箱蜂跑的跑、死的死,差点“全军覆没”。最惨的一次,数十只蜜蜂冲上来,给他留下几十个针眼,蛰得他眼睛肿得睁不开,看东西要用手扒开眼皮。“随着养蜂时间的延长和经验的积累,现在身上似乎是有了抗体,蛰过后只是有点痕迹,却再也不肿不怎么疼了。”丁明贵笑着说,那时没有防护服、防护帽,都是光着膀子,扎紧裤腿穿梭于蜂群中。

采花酿为粮,仓廪自充实。自古以来,蜜蜂就是勤劳奉献精神的象征。而身为养蜂人,随“蜂”而动,因“蜂”而为,亦是辛苦忙碌。“春天是蜜源最丰富的季节,做好春繁工作,是保证全年效益的关键。”如今说起蜜蜂养殖,丁明贵立刻显出成熟和老到。他打开蜂箱,密密麻麻的土蜂赫然出现在眼前。“土蜂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长,并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非常适合山区定点养殖。”丁明贵说,它们酿成的蜜属于天然原生态,营养更丰富,加上产量较低,所以蜂蜜价格也相对更高。“我的蜂蜜不掺任何杂质,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能为了暴利而违背自己的良心。”产量提升,质量先行。丁明贵蜂场产出的蜂蜜都被检为合格产品,且达到了出口蜂蜜的质量标准。

将“致富经”倾囊相授

2017年,在养蜂场的基础上,丁明贵成立建瓯市丁氏九龙养蜂专业合作社,坚持以产、供、销、科普等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走深山品牌发展之路,并结合乡村振兴,致力于发展蜜蜂文旅产业,构建蜜蜂村建设,把“山花蜂蜜”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53人,共饲养中华蜜蜂2100余箱、意蜂100余箱,年产蜜4万余斤,年利润73.02万元。

 图片2.png

“因为曾走过弯路,所以现在面对前来学习养蜂的人,我都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丁明贵说,养蜂不与农业争地、争肥,且老人、妇女都可以管养,对于山区农民来说是非常好的产业。为了把养蜂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丁明贵常常组织养蜂能手前往建瓯市川石乡、龙村乡、小松镇等养蜂困难户家,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做好蜜蜂养殖及蜜蜂疾病的预防工作,组织他们到合作社参观并学习一年四季的蜜蜂饲养管理、胡蜂防治技术及市场营销等有关内容。值得一提是,他还多渠道争取项目培训资金,连续三年邀请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专家教授到建瓯市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传授养蜂专业知识,帮助蜂农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拓宽销路。

自2018年任建瓯市养蜂协会会长以来,丁明贵新发展养蜂户261户,新增6965箱蜂,牵头组织发动会员成立多家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家庭农场,解决就业人数613余人,极大地促进了建瓯市养蜂业的发展。不满足于现状的丁明贵投资50万元建起了两座办公用房,蜂机具仓库、蜂产品室、蜂产品灭菌灌装室、蜂蜜质量简易检测室等应有尽有,从源头把控蜂蜜质量;建设食品安全SC生产线,通过了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SC认证;“丁氏九龙”蜂蜜品牌商标也不知不觉走出建瓯,蜂蜜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多年坚持下来,丁明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合作社也先后荣获了南平市级示范社、南平市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蜂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政府品牌“建字号”等荣誉称号。为了扩大养蜂规模、延伸产业链,眼下正筹建养蜂科普、展示基地。据介绍,合作社还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企合作关系,并研发了双色中华蜜蜂优良品种。该品种采蜜量高、抗病力强,目前在大面积推广。

带领乡亲过“甜蜜”日子

“养蜂技术已不是问题,困难的是如何说服村民养蜂致富。”养蜂成功并尝到甜头的丁明贵,以自己在养蜂过程中的实际投入与收入作比较,积极鼓励周围的乡亲们发展养蜂业。在他的说服与影响下,东峰镇周边20余户村民(其中曾有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纷纷加入养蜂行业。他充当着养蜂技术指导员,积极主动组织培训,向养蜂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时间久了,大家养蜂有什么困难,都爱找他帮助解决。“我们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价格、统一包装。”丁明贵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养殖技术、增加产量,提高品牌知名度。

 图片3.png

在丁明贵的指导带动下,部分蜂农从一开始的20箱蜂发展到80箱,采蜜超1600斤;每箱蜂的收入也从最初的三四十元提高到1000多元,不仅成功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也越来越好。据建瓯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17至2020年间,丁明贵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33户,并从自己的蜂场捐赠18箱蜂送给有发展潜力的农户。“能够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他说。

20余载的坚守,对于丁明贵来说,养蜂酿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能丢掉。一天不打开蜂箱看看这些勤劳的小家伙,一天不品尝自家制造的蜂蜜,他就感到浑身不自在。说到酿蜜能挣多少钱,丁明贵义正言辞道,你知道吗?我这成千上万蜜蜂在大山深处传花送粉,每年行至数千公里,它们所发挥的生态效益要远远大过我们所有养蜂人的经济效益,这也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守护森林的秘密。“我一辈子都离不开蜜蜂,这是难以割舍掉的情结。”丁明贵说,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坚持饲养蜜蜂。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