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㊾吴守丽:点燃致富“薯”光
2022-06-21   作者:程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吴守丽,1960年生,福鼎市天竹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先后获得首届福鼎市乡土人才“种植能手”、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WPS图片.jpeg

吴守丽在田间栽种甘薯苗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由于粮食产量不足,宁德福鼎市管阳镇天竹村村民“被迫”种植了一些甘薯补充主粮,有村民因常年吃甘薯吃到反胃。如今,粮食够吃了,但是他们还在种植甘薯。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换种其他主粮时,他们会笑着说,那是他们的致富“金疙瘩”,可不能换。从“被迫种”到“主动种”,村民想法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天竹村原村民委员会主任、福鼎市天竹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吴守丽。

寻良种

人们常说,福鼎的甘薯粉当属管阳最好,而管阳的甘薯粉当属天竹村品质最佳。2010年,吴守丽看中了其中商机,组织村民成立了福鼎市天竹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甘薯种植、加工、销售,种植的甘薯品种是村里的传统品种——“铁薯”。但是,由于“铁薯”在天竹村已经种植了20多年,常年耕种导致其种性退化,产量也逐年下降,且极易发生甘薯瘟病。到了2013年,合作社甘薯种植基地每亩产量仅剩不到150公斤,甚至有种植户出现大面积绝收。

WPS图片.png

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签署“福薯604”成果转让协议

甘薯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收益,也降低了种植户的种植热情,如果再不引进种植甘薯新品种,天竹村将面临“无薯可种”的情况。可是,从什么地方引进新种苗?什么甘薯品种适合天竹村种植?一系列问题让大家都犯了难。就在这时,吴守丽想起了此前到天竹村走访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专家。

在吴守丽的联络下,合作社成功引进了省农科院作物所多个甘薯品种进行试种,并筛选出适合天竹村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出粉率高的“福薯604”新品种,试种后亩产高达6000斤,每100斤甘薯可出粉16-17斤。后来,周边村民听闻吴守丽有“高产甘薯苗”便纷纷前来讨要试种,并逐渐恢复了种植信心。合作社也趁热打铁,与省农科院签署“福薯604”成果转让协议,开展甘薯育苗和推广。如今,天竹村周边8个行政村的甘薯种苗主要由该合作社提供,推动了管阳镇及周边换种“福薯604”工作。

改良法

良种配良法,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吴守丽不仅解决了甘薯种苗问题,还将发展目光聚焦到了甘薯种植,以及甘薯淀粉、粉丝生产技术改进上,进一步推动天竹村甘薯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天竹村甘薯收获季节往往会遇到阴雨天气,不利于甘薯淀粉、粉丝加工晒干的问题,吴守丽带领合作社成员投资建设了甘薯淀粉、粉丝两条加工生产线,并配套建设了烘干房和冷藏库。自此,合作社的薯粉和粉丝能够稳定供应周边地区,改变了生产“看天吃饭”的情况。

同时,针对社员种植的甘薯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吴守丽要求合作社实行统一的耕作模式,严禁社员使用有害农药化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注册了“满香野”“闽薯丰”“金粉丝佳”等商标进行品牌化运营。通过诚信经营,合作社的甘薯系列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其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宁德、福州多个超市卖场。

WPS图片(1).jpeg

吴守丽在田间查看甘薯苗生长情况

目前,天竹园专业合作社已逐步成长为一家专业的甘薯产业育苗及生产加工基地,有力地推动福鼎甘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户收入也因此稳步提升。仅天竹村种植户,每亩甘薯收入由500元提高到2000元左右,农户更加愿意发展甘薯种植。

当良师

依靠自身勤劳致富的吴守丽,深刻了解缺乏农业种植、加工技术带给人致富无门的辛酸和无奈。因此,他专门在合作社基地里办起了田间学校,每年对社员和村民进行技术指导的培训,免费传授甘薯种植知识,至今已有近百人参加学习。随着甘薯种植、生产技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增加了。

WPS图片(2).jpeg

天竹村村民进行田间管理

对于困难群众,吴守丽则通过优惠或免费向其发放甘薯种苗、化肥,以及吸纳他们到合作社务工的方式,引导他们参与甘薯种植共同致富。目前,合作社吸纳的困难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2.4万元,合作社也被认定为宁德市精准扶贫示范社。

对于未来发展,吴守丽表示,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发展甘薯生产,并且多渠道开拓市场,继续带动村民增收。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