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代溪: “菇”俏“酒”香 写好振兴文章
2022-06-23   作者:叶陈芬 黄璐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p4_b.jpg

▲代溪镇北墘村 叶陈芬 摄 

p5_b.jpg

▲代溪镇北墘村黄酒文化节 (资料图片) 

p6_b.jpg

▲代溪镇食用菌产业兴村富民 叶陈芬 摄 

  芒种至,农忙时。记者来到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只见田间地头、菇棚里,菇农们在忙碌着,将菌筒清理干净。

  “现在香菇采收季节已过,村里忙着生产新的菌筒,准备新一季香菇种植。”陈大娇是村里的香菇种植大户,种植香菇已有20多年,去年种植香菇20万袋,有四五十万元收入。

  走进村里菌棒加工厂,一派繁忙生产景象。伴着机器轰鸣声,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食用菌生产程序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拌料、装袋、灭菌……

  “菌筒生产期将持续到农历六月初,做好的香菇菌筒将送到菇农手中培养。”玉洋村韦进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内的菌棒加工厂每天生产5万袋菌筒,主要售给村里和周边村庄农户。

  “村里共有6个菌棒加工厂,现在每天满负荷运行才能保证菇农的需求。”玉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大忠介绍,该村气候、海拔条件很适合食用菌生长。

  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玉洋村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目前,全村种植食用菌村民超过70%,年产菌筒1700多万袋,产值过亿元。依靠食用菌产业,去年,玉洋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6万元。

  技术成熟、产量高、销路好,玉洋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也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目前,代溪全镇食用菌种植达700多亩,年栽培量2200多万袋。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代溪镇立足镇情,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建设了黄酒、食用菌、脐橙、茶叶、李子等特色产业基地,新发展茶叶200亩、油茶100亩、蔬菜180亩;黄酒年产量达7000多吨;垣坑、康里、南山等村脐橙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

  拳头总比指头强,只有充分发挥协同性,才能发挥产区最大价值。“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代溪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植黛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玉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扶持发展水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形成以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代溪镇党委书记陈娟介绍,该镇鼓励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代溪镇还围绕黄酒产业,推动酒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让传统酒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时下,是北墘村最美的季节,风和日丽、山花烂漫。村中随处可见酒元素与古朴的民居、酒坊相映成趣,在今年“五一”假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高林密、清泉醇洌的北墘,独占制曲酿酒之优良条件,被誉为“红曲黄酒之乡”。这里家家酿酒、户户有酒窖,少则数坛,多则上百坛。数百年来,代代相承,铸就了北墘深厚的酒文化。

  经过多年发展,北墘黄酒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销售渠道狭窄。为此,北墘村在原有酒企和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引进福建北墘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申请商标品牌,对村民自产的北墘黄酒进行品牌包装、推广,有效推进北墘村黄酒产业发展。

  此外,北墘村还成立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酒”为媒,打造乡村旅游新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黄酒展示馆、戏院;修缮古民居、祠堂、酒坊、酒窖旧址;开发北墘特色文创产品;举办黄酒文化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2021年,北墘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成为屏南县全域旅游的新生力量。

  “接下来,代溪镇将继续突出特色农业产业主导地位,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农户’协同发展、打造优质供应链、推进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等措施,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促乡村振兴。”陈娟说。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