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典型案例(65)郑朋武:菌种好,种好菌
2022-06-29   作者:白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物简介:

郑朋武,1965年生,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福建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首届邵武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南平市第八批优秀人才、邵武市劳动模范、中国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明星、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图片1.png

郑朋武观察银耳生长情况

竹荪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不仅可以作为烹饪的食材,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邵武市是福建省最大的竹荪生产基地,在这里有许许多多为食用菌发展奉献一生的人,他们通过技术帮扶、帮找销路和提供物美价廉的菌种,引领着当地许多村民加入到食用菌种植的发展项目中来。郑朋武就是其中知名的“领头人”。

与食用菌的“不解之缘”

郑朋武的父辈们是第一批把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从老家古田县引到邵武的人。郑朋武在读书时就耳濡目染,看着父辈种植食用菌能够增收,甚至在当时就成为了“万元户”,他觉得这是个有前途的产业。1985年郑朋武高中毕业以后,便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工作。作为古田人的郑朋武,从小就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父辈的传授下,他也学会并开始种植食用菌。

从原来独自创业的“小打小闹”,到后来与同乡、朋友们共同打拼,慢慢地,郑朋武变成了“科技示范户”。自己种植成功了,郑朋武就帮助自己的同乡和朋友,一起种植食用菌。1998年他和团队一起到邵武市区开办了菌种厂,推广竹荪的栽培技术。

图片2.png

“我们原来有种很多品种,像香菇、黑木耳、蘑菇、平菇、金针菇等,经过不断摸索,最终选择了竹荪。”关于为何选择主力种植竹荪,郑朋武解释说,邵武有非常多的竹制品加工厂,为竹荪种植提供了很多廉价的竹制品原料;而且邵武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足,水稻田也多,适合竹荪的发展。2003年,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率先在大竹镇种植12亩高产示范的竹荪,亩产突破100公斤,同比提高60公斤,每亩净盈利五六千元,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和成功。

2007年,郑朋武注册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率先探索生态种植、工厂化银耳生产,一步一个脚印将食用菌事业发展壮大。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大家逐渐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并且凭借种植食用菌过上了好日子。“那时候农户种竹荪有效益了,逐年种的就多了,我们竹荪种植面积从最开始几十亩到几百亩、几千亩,最终达到了目前每年平均都有一万多亩。”在郑朋武的带领下,仅一年,邵武全市的竹荪种植面积就从30多亩增加到了300多亩。经过迅速扩张,邵武市竹荪种植农户达2000户以上,年增收2亿多元,成为全市优势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项目,也是全国竹荪生产大县。

图片3.png

郑朋武指导员工接菌

“目前,我们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竹荪菌种生产线,每年可供种竹荪300万袋,中国最大的竹荪种植基地——邵武1.5万亩竹荪基地所种植的约50%的菌种都来自我们公司”。郑朋武介绍说。

让银耳成为“中国名片”

成功的道路必定布满荆棘,但郑朋武从未停下脚步。他凭着“一定要把菇种好”的信心,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功,成为邵武食用菌种植高手。“同行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叫‘菌种大王’,‘大王’不敢当,但也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打心底里还是挺喜欢这个称谓。”郑朋武笑着说,正是因为有大家对我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我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力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图片4.png

银耳是郑朋武的另一次尝试,凭着年少时对银耳的好奇,被邵武的物产所吸引的郑朋武对研究银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良银耳的种植技术,问其原因,郑朋武这样说:“我父辈那个时候的环境比较好,种的银耳非常好吃,后面因为栽培工艺和其他一些原因,总感觉找不到原来的味道了,我一直很想做原生态的那种银耳”。

立志要让银耳种植更安全可靠,并做到周年生产。为了精进自己的专业,郑朋武花费了三年时间,悉心学习请教,琢磨摸索。银耳生性“娇贵”,对生长环境要求颇高,郑朋武有时一天八九个小时都在封闭潮湿的室内,以至于得了关节炎;数千次的试种均以失败告终,设备也换了四代,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万元。

图片5.png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3年底,银耳种植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研发出了银耳仿生态周年栽培技术,银耳工厂生长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该银耳种植技术为国内首创,获得了发明专利,公司还承担了省星火项目,年可生产银耳540万朵,产值1890万元。据悉,该公司仅实用型专利就高达9项,创建的“菇蕾蕾”牌银耳还于2017年入选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选用产品,成为了“中国名片”。

2020年,郑朋武引入数字化管理技术,通过农业物联网对银耳培养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等生产环境进行适时动态的数据管理与监控,极大地提高了银耳的现代化生产水平。

为发展产业“种下希望”

在种菇事业不断爬坡的过程中,郑朋武既兢兢业业,又勇于创新。“由于自己致力于发展食用菌产业,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获得了不少荣誉。”郑朋武说,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图片6.png

郑朋武在农民田间学校讲授竹荪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

30多年来,他累计为邵武农户提供竹荪菌种近2000万袋,做到了价格优惠,产量稳定,投诉为零。2017年,公司结对帮扶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省级龙头企业优势,通过“请过来”“走出去”“私人订制”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有3户竹荪种植贫困户,在郑朋武的帮助下每户年增收可达6万元。截至2019年,公司已全部完成10户结对帮扶贫困户脱贫任务,其中2户自主发展生产实现致富;2020年,公司又与20多户贫困家庭签订技术帮扶协议。

此外,公司还采取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购种优惠+产品回购”等方法,全方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组织现场指导、科普下乡、乡村搭台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向农户示范推广食(药)用菌栽培、加工、流通知识,年发放1000余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资料,年培训近1000名食用菌种植户,辐射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