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要做到退伍不褪色。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那就是种茶。我要带领乡亲们通过种茶致富,实现建瓯茶产业的复兴,这是我的‘中国梦’。”8月1日,建瓯市百年乌龙茶厂厂长、退役军人黄美备这样说道。
黄美备正在指导员工制茶 葛悦月/摄
1968年12月,黄美备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军营八年,他多次在营、连获得嘉奖。在即将退伍的那一年,因一次障碍训练,右眼受伤造成伤残。1976年复员退伍后,他担任过小学教师、柑桔流通大户。1984年,正逢建瓯东峰茶厂改制,独具慧眼的黄美备便抓住时代机遇,辞职下海,承包400多亩茶园,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凭借着军人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本色,黄美备开创出一番事业,并积极带动周边的村民发展致富。
建瓯市东峰镇原本是芦柑生产大镇,近年来,由于柑桔黄龙病的发生,漫山遍野都是病桔树和死桔树,许多柑桔树因此被砍除,村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当村民为下一步如何发展生产而发愁的时候,黄美备积极“把脉会诊”,他根据自己两个种植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桔农们改种雷竹、茶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他及时与东峰镇分管农业领导一起走访桔农,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在他的努力下,东峰镇领导班子产生共识,并作出了决策,支持桔农改种茶叶、雷竹。黄美备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又从种植技术上加以指导,并在收购环节给予优惠。在他的帮助下,镇里大部分的桔农把柑桔树改种成雷竹和茶叶。
“困难面前无军人,军人面前无困难”,这句耳熟能详的军营口号激励着黄美备向新的阵地发起冲锋。过去,东峰镇茶叶品种比较单一,成熟期又集中,这些缺陷使茶叶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为了提升东峰茶叶的品质和价格,黄美备又引导茶农改种新品种。他提供优惠条件给自己创办的梅检园茶业专业合作社里的50多位茶农,要求他们种植他从茶科所引进的9个新品种,并取得了成功。茶叶品种的优化改良,使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黄美备高价收购茶农的茶青,许多茶农解决了后顾之忧,积极发展茶叶生产,目前,东峰全镇拥有茶园面积12900多亩,年产精制茶2500万公斤,茶农获得了增产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境内,有一片占地15亩、百年以上历史的矮脚乌龙茶园,这里曾是建瓯北苑贡茶的种植基地,至今尚存的6090株百年矮脚乌龙茶树已被福建省绿化委员会批准列入古树名木。1990年,台湾“茶圣”吴振铎教授到东峰镇考察时,就认定桂林村的矮脚乌龙茶园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且是当今台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茶的发源地。
然而,1992年前可不是这样,由于管理不当,茶量少,品质差,难有销路,茶园一片荒芜,古茶树奄奄一息。黄美备看了真是痛心。这年底,有着7年茶叶生产经验的黄美备接手了这片茶园。面对百年老树,黄美备精心呵护、治病救树。他先对茶园进行锄草与深翻,又请来女工给老树刮去厚厚的苔衣,再将枯枝修剪。二次深翻后,用人粪拌油渣饼条播,10多吨油渣饼发酵时,那气味熏得人五脏六腑翻个转。几经耕耘,茶园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绿色。第二年春茶开采时节,虽然14亩茶园只摘到12公斤毛茶,但黄美备却从中看到了茶园复兴的曙光。之后,他下肥、拉沟,不采秋、露两季茶,让茶力渐渐恢复。几年下来,先后耗费了20多万元对茶树进行科学保护。为了提高乌龙茶的品质,黄美备更是对这里产出的茶叶“精雕细琢”,专门拜了建瓯制茶名家刘成龙为师,合理改进乌龙茶“走水”时的品相控制和“摇青”方式,促使百年矮脚乌龙茶的工艺大幅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在黄美备的努力下,百年乌龙茶厂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基地、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企业拥有700多亩茶园基地、6600多平方米厂房,现有员工70余人,初、精制茶加工机械80余台,年产茶叶3000多担,主要品牌有“親家牌”百年矮脚乌龙、水仙、肉桂、梅占等中、高档产品。其中“親家牌”百年乌龙茶在建瓯北苑贡茶节茶王赛上多次获得“矮脚乌龙茶王”称号,并荣获“上海世博会乌龙茶金奖”“福建省名茶”“中国优质名茶”等荣誉称号。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从“门外汉”到“制茶大师”,黄美备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时一腔热血,就想做好这件事。当兵的经历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定的决心与意志。”回想起自己的艰难创业道路,黄美备认为是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军人特质帮助他不断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