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的“甜蜜”蜕变
2022-08-11   作者:汤文娟 陈华彬   来源:闽东日报

立秋甫过,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里,绿藤葳蕤处,又是好“丰”景。

昨日清晨6点,年近半百的果农傅秋华在自家葡萄地里忙碌,“这两天收到不少客户的订单,早点来地里采摘,把鲜果送到客户嘴里。”傅秋华一边说着,一边娴熟地剪下串串成熟的葡萄……

“一亩葡萄十亩田,在家也能赚大钱;科特派制度真是好,它是我们的致富宝。”这句在当地流行的顺口溜,印证着葡萄成为农民致富“金果”,让仁山村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多亏了‘葡萄仙’谢福鑫,如今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像这葡萄一样甜。”傅秋华感慨万分。

2003年,科技特派员谢福鑫来到仁山。通过实地考察,谢福鑫提议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水质优良的仁山村发展葡萄种植。

“当年全村种了74亩‘巨峰’葡萄,第二年,葡萄迎来丰收,每亩收入超过四千元,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傅秋华一家正是村里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

“巨峰”在仁山刮起了致富的“飓风”。

2006年,在谢福鑫科特派服务团队的帮扶下,仁山村种植户联合成立了“建阳区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在仁山村及周边村共发展4至5个品种、3200余亩葡萄种植,总产量最多达到6400吨,总产值最高时近3000万元。

除了葡萄这一“致富果”,桔柚是仁山递出的另一张“金字名片”。

立秋过后,仁山桔柚生态果园里,桔柚枝头抽出嫩梢,颗颗果实被人们精心套上了保护袋,静待桔红丰收时……

1999年,因桔柚遭受极端冻害,仁山桔柚生态果园的主人张水生曾被迫砍树、改种,几年没缓过劲。2001年,科特派应薛养来到仁山村。在他的研究和带动下,大棚种植桔柚技术在仁山村铺开,张水生的桔柚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仁山桔柚生态果园种植面积达420亩,产量可达50万公斤,年产值600多万元。

如何为仁山村的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仁山村第三批科特派吴琼梅从谢福鑫、应薛养的手里接过“接力棒”。

推广绿色栽培技术、一品一码追溯应用,开展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探索柑橘智能化生产控制技术……吴琼梅说,“脚沾泥土,扎根基层,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广阔田地间,心里才踏实。”

物换星移,长河不息。仁山村的发展故事持续更新。

几天前,建阳首届葡萄音乐节在仁山村科技特派广场上顺利举办,这场活动的幕后推动者离不开仁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游珊和水吉镇流通助理王建明。

“酒香也怕巷子深,仁山的好产品也需要借助品牌的力量。”说干就干,撰写活动策划案、拉赞助、搭舞台、人员邀请、活动宣传、现场协调……游珊和王建明倾尽全力。活动当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000余人次参与活动,不少农产品参展商在活动后陆续接到经销商的下单电话,“仁山”品牌得到了进一步传播。“我们不断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大品牌,让‘仁山’牌在市场上立得更稳、走得更远,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甜。”游珊憧憬着仁山村的未来发展。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