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加入‘欣农富民’联村联社党建大家庭,盘活‘撂荒地’,跟着致富能人陈小菊种玉米、种辣椒,实现一地多收。”近日,宁德市周宁县礼门乡秋楼村党支部书记陈贵春忙着和村民一起采收60多亩玉米。通过党建引领,像陈贵春这样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党支部书记,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近年来,周宁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从凝聚思想共识、强化“头雁”培养、推动富民强村、压紧压实责任等方面着手,走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在周宁县乐侬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农户正忙着葡萄采摘、打包、装箱。近年来,周宁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把发展特色水果作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去年,周宁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64万亩,产量1.19万吨,产值达1.2亿元。记者 陈容 通讯员 林子杰 摄
选好“领头雁” 带领群雁飞
近年来,周宁县着力于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教育管理,选拔培育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的优秀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实现担当作为。
夏季的苏家山村,游人如织,是高山避暑网红景点。200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外经济能人苏文达带着资金毅然返乡创业,先后当选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苏家山村从一个落后的穷山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2021年,苏家山村游客量达32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52万元。
周宁县对于域内乡村人才匮乏、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把握村级组织换届机遇,鼓励引导外出能人、本乡大学毕业生等参选,2021年换届后,在新一届14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回引能人86名(占比58.50%),777名“两委”成员中有回引能人332名(占比42.73%),为乡村振兴引才注智。
群雁高飞头雁领。周宁县还定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评三促”季度现场会,各乡镇结合工作实际举办“头雁大练兵、擂台大比武”活动,通过“书记教书记,同行带同行”的方式,示范引领增强“头雁”内功本领。今年以来,已开展“三评三促”季度现场会2场、“擂台比武”活动13场,覆盖村(社区)干部300余人。
探索“新模式 ”凝聚振兴力
礼门乡产业相对薄弱,超过半数人口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以及资金短缺,导致抛荒弃耕问题突出。2019年,陈小菊的菊美专业合作社落户礼门,先后流转土地近300亩,建成温控大棚14亩、冷链冰库2座,带动周边村民60多人就业。
去年,经过商讨,该乡选派离任老支书陈有耕牵头,联合礼门、贡川、大碑、仕本4个连片村庄,依托菊美专业合作社,成立周宁县晨晓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聚力发展,带领成员村发展蔬菜产业。
探索“新模式”,凝聚振兴力。周宁县推行组织联建、队伍联管、产业联营、治理联抓、成果联享的“五联模式”,开展联村联社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线)创建行动。一方面把党组织联合起来,引导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成立联村党组织,大事共议、要事共决、难事共解,强化党的领导协调作用;另一方面,把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在联村党组织引领下,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联合社,携手开发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夏末,玛坑乡首章村茶厂生产繁忙。首章村通过做足“茶文章”,撬动“茶经济”,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2022年上半年首章村村财收入达36万元。
先富带动后富,玛坑乡创新推出“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组织引导首章、升阳、芹太坵、灵凤山等4个村,共同成立茶产业发展联合社,通过强村带弱村,探索形成“三三三”的“抱团”发展模式。大党建领航,聚合资金、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资源,逐步带动片区村落村财、村民实现“双增收”。联合社共有320亩高优茶园,年产干茶近3.2万公斤,吸纳4个村60户村民参股,年产值超500万元,年利润突破90万元。
解放思想,拓展空间。周宁县大力破解下派干部受地域限制约束、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整合各支下派队伍将专业特长、资源优势与各村需求精准匹配,跨乡跨村开展“组团化、片区化”服务,全县下派干部队伍累计实施跨村服务项目155个,开展服务915次,帮助解决问题392个,推动项目落地194个,实现下派干部“效用最大化”。
壮大村集体 发展后劲足
周宁县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系统谋划、政策驱动,在精准发力、靶向扶持上下功夫,全面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周宁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强村”的若干措施》,提出五个方面17条措施,在全县确定54个村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有效激发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周宁县委常委带头挂钩联系乡村振兴任务重和集体经济薄弱村16个、支部领办合作社10个,落实发展措施、助推发展加速。
今年以来,周宁县共统筹乡镇党校、示范基地开展“先锋培育”提升班27场,覆盖400余人次。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科学设置技能指导能手、科教致富能手等服务岗位,通过压担子、提要求、教方法的方式,让培育对象投身村内事务,在学中干、干中学。
党建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深耕一线的党员们感受至深。48岁的彭昌延,担任玛坑乡溪边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不曾落下乡镇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渐渐地,对零村财的溪边村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到政和考察学习后,发现杭椒种植效益高,而且好管理,便谋划组织村里11名党员带头种植。
“培训过程中,认识了订单农业的好处,于是我事先联系好采购方,种多少就能卖多少。”彭昌延说,在党员的带领下,33户村民种植杭椒60余亩,一亩至少收入8000元。彭昌延“点单”参与乡镇党校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又获得了新启发,决定建设村级合作社,以“党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村民增收,提升杭椒产业效益。
火红的辣椒,红火的生活。周宁县还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纳入县域发展总体布局,坚持“县级统一运作、乡村自主发展”,县财政近年共统筹资金6889万元投入县国投公司,帮助村集体获得稳定分红。同时,坚持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安排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少于50%,2020年以来整合乡村振兴资金2300余万元发展村级产业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乡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持续发挥联社联村促乡村振兴示范带(线)作用,突出示范引领,形成‘以点带面、一线串珠、全域推进’的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局面。”周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景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