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加强海洋种业核心技术攻关—— 牡蛎往“小”了卖 越卖越值钱
2023-06-25   作者: 张晗 李立平 吴辉煌 柯少如 戴玉琬   来源:闽南日报

漳州市古雷开发区,一把如插入东山湾和浮头湾之间的“金钥匙”,它更为人熟知的标签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全国唯一台湾石化产业园。事实上,不少古雷人仍操持着“靠海吃海”的营生。

夏日时节,记者走进古雷开发区霞美镇,只见大大小小的鱼池阡陌纵横,水面上阳光跃动如鳞,水面下孕育着古雷人勤劳致富的“种子”——牡蛎苗。

牡蛎又叫生蚝,是烧烤摊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在市场追求牡蛎个头大、肉质肥厚的当下,古雷牡蛎却往“小”了卖,经济效益反而是以往好几倍。这是为何?

8.jpg

林胆寿向客商介绍牡蛎苗  李立平 摄

生蚝自由,有古雷一份功劳

“牡蛎苗都卖完了。”瑞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团林笑着告诉记者。4月以后,南、北方牡蛎陆续进入放养旺季,渔民开始往海里“放苗”。对育苗商来说,此时正是牡蛎苗清货的时候。

牡蛎苗附着在扇贝壳上长大,一般来说,一个扇贝壳大约有20粒如米粒般大小牡蛎苗。张团林却能做到让三四十粒牡蛎苗附着在扇贝壳上。这些牡蛎苗不仅附着密度高,而且成活率高、性状稳定、肉质鲜美,引得南北客商争相求购。

“卖小苗比卖大蚝利润高。”张团林说,相比养殖牡蛎成品,育苗专业化程度高、竞争较少,把数量提上去,把质量控制好,就能对接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

像瑞和这样的水产育苗场,单霞美镇就有62家,海洋种业成为古雷开发区海洋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在淄博烧烤摊点10个烤生蚝,或有3个诞生于古雷。烟台、乳山的牡蛎,近一半是用古雷苗育的种。”来自山东烟台的采购商石文强已连续5年来古雷采购牡蛎苗,他每年来两次,每次都买上亿粒苗。

和石文强一样,看上古雷牡蛎苗的客商不在少数。近年来,古雷开发区年产优质三倍体牡蛎苗种超600亿粒,占全国三倍体牡蛎苗种产量的20%。古雷开发区培育的太平洋牡蛎、葡萄牙牡蛎、三倍体牡蛎等优新苗种远销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江苏等省份。

“我们从单一养殖向产学研销一体化转型发展,实现优种培育延链增值。”古雷开发区农林水局副局长林松表示,古雷牡蛎越卖越小,效益反而越来越好。

技术破局,专家当牡蛎“红娘”

三倍体牡蛎苗走红之前,古雷从事育苗的渔民也曾在市场的淘洗中迷惘过、挫败过。

上个世纪末,古雷已有多家国产二倍体葡萄牙牡蛎苗生产商,养殖户借此获得可观收益,年轻的张团林也随长辈投身牡蛎育苗行当。但国产二倍体牡蛎苗性状逐渐退化、体型减小、生长减慢、肉质欠佳、种质退化的问题越加突出,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牡蛎苗也无人问津。

“牡蛎苗白菜价,随便卖了。”在销售旺季里“失业”,滋味不好受。百无聊赖间,张团林拍了条短视频,碰巧被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的张跃环教授注意到。张跃环教授随即表达了合作培育三倍体牡蛎苗的意愿。

2020年4月,中科院相关专家实地参观瑞和育苗场,双方共建牡蛎三倍体种苗繁育基地。基地培育出来的三倍体牡蛎苗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利润是原来二倍体牡蛎苗的10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古雷“有种”,关键在核心技术。

眼下,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派了三名博士生常驻瑞和育苗场。在李蒋伟博士看来,他们的工作类似“红娘”,即把雄性、雌性牡蛎分别打开,在繁育基地进行人工授精,让四倍体牡蛎与二倍体牡蛎杂交,培育出三倍体牡蛎。“三倍体牡蛎性腺退化,有劲儿都用来长肉,特别肥美。”李蒋伟解释道。

看似简单的技术,也曾被外国人“卡脖子”。以往四倍体牡蛎的育种技术掌握在美国、法国等国家手中,进口来的四倍体牡蛎价格居高不下,且若无迭代更新,后代也会逐渐退化。

近年来,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为代表的科研力量逐渐突破了牡蛎多倍体繁育技术,并携带技术寻找养殖基地研究投产。古雷一批敢于探索创新的养殖户迈出了拥抱新品种的第一步,很快在市场打响名气。

随着三倍体牡蛎走俏市场,张团林的企业从原来的三亩地发展到工厂化育苗生产车间5000平方米、藻类扩繁车间800平方米、育苗池160口,其育苗场产出的纯种太平洋三倍体、黄金三倍体等优质牡蛎品种远销国内外。

2022年底,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新品种“福蛎一号”项目在霞美镇通过验收。该品系牡蛎的选育成功,大大提高福建牡蛎的生长速度及成品规格,推出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为古雷开发区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领头先行,孕育海洋种业新希望

“人家敢订,我就敢育。有技术,怕啥!”与张团林依托研究所合作育苗不同,林胆寿育苗靠的是自己的经验与技术。

都说闽桂育苗场的林胆寿胆大,是个远近闻名的贝类育苗“土专家”。没读过书的他,讲不出深奥的道理,经验和勤奋是他致富的法宝。手电筒的光线照入池子,在光线映照下沉浮的大量“细沙”就是牡蛎苗。45平方米的池内有3亿粒小苗。再过10多天,它们将附着在贝壳上,成为可以售卖的“种苗”商品。

在有关部门的促成下,今年林胆寿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研究所引进四倍体牡蛎。凭借多年给油蛤、花蛤、葡萄牙牡蛎等贝类繁育的经验,有了新引进的四倍体牡蛎,林胆寿开始自己动手研究三倍体牡蛎。观察种苗几个月里,林胆寿每天只睡4个小时,照坏了一百多把手电筒,用自己摸索出来的“土办法”开贝壳、看性状、配种苗,最终成功培育出三倍体牡蛎。首批产出的5000多万片牡蛎苗,均能达到20粒苗/片的标准,产品受到山东客商的认可,苗场也获得300多万元收入。领头发力,产业升级。像张团林、林胆寿这样的育苗“专家”在古雷开发区还有很多。

多年来,古雷开发区成功孵化瑞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闽桂育苗养殖示范场等牡蛎育苗产业领军企业,通过优种培育延链增值,实现从单一养殖向产学研销一体化发展的转型升级。霞美镇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牡蛎产业集散中心,全镇共有2万多亩浅海吊养海域、62家种苗育场和117家牡蛎加工厂,从业人员约8000人,产品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等市场,年产值可达5亿元,每年能够创造约1.5亿元的纯收入。

不仅是三倍体牡蛎种苗,血蛤、花蛤、太平洋牡蛎等种苗在古雷开发区均有培育,培育发展海洋种业逐渐成为古雷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幅以“育苗”为画笔描绘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古雷开发区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林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