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把枳壳倒入切片机。(闽清县融媒体供图)
疗愈身心的精油弥散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鲜有人知,这香气可能出自一种绿色的果实——枳壳。枳壳包裹绿衣,如核桃般大小,外形圆润如珠,经过加工还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这种气香、味苦的中药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如此宝贝,其实离我们不远,到闽清县下祝乡就可找到它。
在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乡211省道边,一间加工厂看似不起眼,却能创造500多万元产值,靠的便是枳壳。走近一看,墙上写着“福建鸣荣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记者打算进去探个究竟,不承想竟被挡住了去路。
门内,鼓胀的麻袋一层层叠起来,堵住了门口;门外,还有两名农妇坐在麻袋上聊天,细问才知,她们是来卖枳壳的农户。
谈话间,公司负责人聂若明匆匆赶来,登记农户送来的枳壳。随后,他带领记者绕道进入了枳壳加工区。地上,绿色的小果堆满了墙角,工人奋力一铲,送入切片机,枳壳薄片顿时如雪花般喷洒而出,效率惊人。另外一边,一台大型烘干机火力全开,靠近便能感受到热气裹挟着清香钻进鼻腔。据悉,这台机器一次可以烘干5000公斤枳壳片。
“以前我们用一把刀切,靠烧木头烘,效率很低。现在改用机械化加工,产量提高了上百倍!”聂若明告诉记者,机械化加工切得整齐、烘得均匀,品相和质量都上去了,而且可以带动更多种植户增收。“我们这间加工厂就可以带动闽清下祝、闽侯廷坪、古田大桥3个乡镇周边约1100户农户增收。”
对于枳壳加工,聂若明有一系列的计划:去年为种植户赠送化肥,每收购100公斤枳壳补贴50公斤化肥,今年则升级成有机肥,帮助农户进一步增产增收;有客户提出要黄衣的枳壳,他正在开发新品种,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农户送来的量大,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变质,他计划扩厂建冷库,提高存储量……
如今,下祝乡共有枳壳林1000多亩,年产量约750吨,高峰时期年产值约1600万元。小小枳壳创造千万产值,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
据悉,枳壳在闽清下祝乡的种植历史已有百年,由于管理简便,村民们把山边、路边、房前房后的零星荒地都种上枳壳。每年春季,小花绽放枝头,漫山遍野的枳壳花构成一幅春山花海图,好不赏心悦目。更令人惊喜的是,数字时代,青年回归乡村,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枳壳演绎出新故事。
在抖音平台,乡村青年罗婵娟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一个账号,置顶的两条视频,主角都是枳壳。在绿意葱茏的田园中,制作枳壳果酱、枳壳花茶,引来许多粉丝关注。有人被勾起了儿时的记忆,“感觉回到小时候捡枳壳的日子了”;有人被质朴的乡村生活吸引,“被你这么一拍,又想去洋头村一趟了”;更多人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玩枳壳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还能吃”……
在下祝,透过一颗枳壳,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发展,是时光的沉淀,以及新农人拼搏的精神。
从聂若明到罗婵娟,还有许许多多农户,他们的身上投射着枳壳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是下祝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据悉,枳壳已种遍全乡22个行政村,成为山乡群众致富增收的绿色产业,乡里正积极对接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不断提高枳壳种植水平,让群众收入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