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福州市长乐区文岭镇前董村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番薯田中,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成熟的番薯,去泥、分拣、装袋。在一辆大卡车边,新收获的番薯成筐码放着,18名村民将一个个红彤彤、胖乎乎的红薯分拣、装箱、搬运上车,好一派忙碌景象。
农户在田间采挖番薯。余少林 摄
看着一箱箱番薯被拉走,村民董志好露出开心的笑容。
大卡车进村,已成为前董村每天的常态。“今年,百薯节在镇上举行,打响了文岭番薯的名气,番薯更不愁卖了,已销往泉州以及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董志好告诉记者,“番薯303”个头均匀,红皮红心,口感松软香甜,深受市场欢迎。“今年村里种植面积达1000亩。我这里就种了300亩,共产出600余吨,预计纯利润90万元。”
前董村党总支书记董自勇告诉记者,前董村多为沙地,日晒充足,种出的番薯富含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口感香甜,深受市场欢迎。往年,都是外地商贩来村里收购农产品,村里农户多为老人,没有签买卖合同的概念,商贩订货时便不给定金,只做口头约定。由于并无正规手续,交易常因市场变动而遭到大批量跑单、压价等违约行为,导致农户无处维权。
2016年,在外地工作的董明与父亲董志好联系时,了解到村中农户遇到的难题,便决定回乡与父亲一起创业,成为“新农人”。为了不再受制于人,董明决定主动出击,夺回定价权。他背上背包,装着村中出产的白萝卜、番薯等农作物,只身前往各地市场,与摊位老板进行沟通。
“其间,也因为不熟悉市场、农产品尚无知名度等被拒绝、被骗过,历经不少曲折。”董明回忆,最终,优质的农产品让他争取到了一些稳定的供货点和合作商。村中随时配合开出溯源证明,也保障了出货速度,让更多商家愿意与他合作。如今,合作最久的供货点,与他们合作已超过6年。
在寻找稳定供货点与合作商的同时,董明还不忘推陈出新,考察各地的天气、土壤及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带回不少其他番薯品种的秧苗,在自家地里进行混种,对比效果,择优选种。“现在市场上不仅对番薯的口感有要求,还对番薯的‘颜值’也开始有了标准,年轻人更喜欢好吃又好看的番薯。”
在选种过程中,由广东引进的“番薯303”条形、产量稳定,品质超过以前的任何品种,从180多个番薯样品中脱颖而出,并在去年试种后成功卖出高价。验证了经济效益,董明便逐步扩张种植土地,并将“番薯303”向周边农户推广,如今该品种覆盖村中超过90%的土地。
“现在市场扩张,你们的种植面积也变大了,怎么不考虑做个合作社呢?”今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明从北方朋友那里了解到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父子便与其他3名村民联手,成立新农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民可凭土地、技术等入股,有地的出地,有技术的技术助力,种植出的农产品,则由合作社进行代卖,实现多方共赢。
这份番薯的甜意,不仅蔓延至全国,还甜上了村民的心头。如今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在经营过程中,田间农活需要更多的人手,董志好优先雇用村民参与田间管理,“现在装车工人就雇了18个,田间长工5个、短工5个,长工月收入6000余元,短工收入每天200余元,改善村民的生活。”
“现在,长乐的交通网络日益通畅,我们向外地运送农产品也更加方便,相信之后的市场会更广阔。接下来,我打算继续把种植面积扩大,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有专业技术的工人,在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番薯质量,将前董番薯推向更远的地方。”谈及未来,董明信心满满。
当年,陈振龙冒死带回番薯藤,救了千万中国人,而在当下,由“新农人”创建的新农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富农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带领村民走向乡村振兴。“今年,长乐番薯种植系统上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将再接再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切实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产业保障,让村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董自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