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滔:传承老手艺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4-02-09   作者:庄严 雷津慧   来源:福建日报

今年1月18日,“郭滔工作室传统木工技艺 点亮乡村艺术空间”案例成功入选2023全国乡村振兴百家优秀案例。走进福安市郭滔工作室,整体装潢简朴低调却富有质感,木质桌椅、摆件独具特色,引人注目。

  “这些木工都是我自学打造的,每个作品都像自己孩子一般格外爱惜。”85后年轻人郭滔说,自己偶然之下开始了木工创作,如今希望将传统木工技艺运用到更多的地方,为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Screenshot 2024-02-09 17.13.01.png

“归巢”反哺家乡 创业以解乡愁

  郭滔出生在福安市溪潭镇西隐村的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农民,在家中他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8岁起郭滔开始自学素描和油画,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在自家墙上自学画画。

  “还记得那时候地上、墙上到处都是我的‘画作’,被母亲追得满屋子跑,即使这样也不能打消我创作的热情,想办法找时间、找材料画画。”郭滔说。

  2004年,郭滔初中毕业,本想去艺校学习的他,因父亲患病经济负担重而放弃了学业,至此走上社会。2006年,郭滔参加东南卫视《明星脸》节目获得周冠军,由此进入娱乐圈。发行单曲、拍摄微电影,热爱创作的他内心总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想法,激励他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2014年,郭滔回到家乡拍摄微电影《福安年轻人的生活》,重新接触到了家乡的人和物,结合在外打拼多年的经历,对福安乡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一颗想要回报家乡的种子在心中慢慢萌芽。

  “如今乡村旅游快速升温,很多人疲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都想到放慢脚步到乡村感受闲适、静谧的时光。而福安近年来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我一直在思考能做些什么让福安的好山好水被更多人看见。”郭滔说。

  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淬炼,2020年,郭滔回到家乡转战幕后,成立郭滔工作室,投身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希望利用近些年来获得的资源,打造一个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艺术空间,并利用新媒体向外界宣传福安,探索一条有特色、有态度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结合传统工艺 助力乡村振兴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木艺的灵魂,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整件器物不用一钉、一丝的金属连接,也不用任何胶水,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采用纯手工制作,严谨、牢固,且可拆卸安装。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堪称“天衣无缝”。

  2020年,郭滔布置工作室时,始终无法在市面上找到称心的家具,从小热爱手工艺的他突然一个想法涌上心头,“我为何不自己动手设计呢?”

  传统木工技艺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充满了古人的智慧。于是郭滔开始到农村寻找设计灵感,白天观察每件传统木艺制作方式,研究榫卯结构原理,晚上睡前在脑中生成创作方案。收集了大量木材、工具之后,即刻开始行动。

  “传统木工技艺越了解越让人痴迷,特别是榫卯的运用,让人不禁对老手艺人的设计巧思心生敬佩。”经过三年多的时间,郭滔制作了大量木工作品,从茶盘、茶桌到柜子、灯具,所有的作品都融入郭滔的个人想法,每一件都独一无二。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家具都是富有灵魂的,灵动的,它不像机械制造的横平竖直,保持了木头的纯粹与自然。”郭滔说。

  目前,郭滔准备在保护传承传统木工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风格、创作优秀手工作品,到乡村打造艺术空间。他调研了福安穆阳镇、南岩村、廉村等地,与村干村民谈思路、聊发展,希望融入自己的传统木工技艺打造一个乡村艺术空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下一步,我希望能用活用好乡村资源,通过打造乡村艺术空间,展出乡村历史文化、乡村风景、乡村特产,汇聚多方力量,利用新媒体,产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传承文化的综合效应,吸引更多人关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参考复制的有益经验。”郭滔说。

责任编辑: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