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手经营不善常年亏损的家禽养殖场,到如今的扭亏为盈越做越红火,从一位“全职宝妈”华丽转身成为一位“鸭妈妈”,她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返乡创业生态畜禽养殖——廖小清,福建省旺万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她在不熟悉的领域中摸爬滚打,创办肉鸭养殖基地,靠双手“走出”一条养鸭致富路。
步入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安科村肉鸭养殖基地,4万余羽白羽肉鸭在午后阳光的沐浴下,悠然自得地打着盹,享受着片刻的宁静。而看护着它们的“鸭妈妈”廖小清,也陷入了对过往奋斗历程的回忆之中。
5年前,并不甘心只做个不上班带娃的女性,离家远赴相距100多公里的峡阳镇安科村操持起了肉鸭养殖场,成为当地的返乡创业领头人。然而,廖小清的成功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顺风顺水,养殖路走得并不平坦。
返乡创业,扎根深山养肉鸭
“2019年我刚刚接手这里时,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熟悉肉鸭养殖核心技术员离职不干,管理不善、疫病感染,养殖场濒临倒闭。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没想到情况会这么糟糕。”廖小清回忆道。
养殖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需要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疫苗怎么打?鸭饲料如何配置?鸭粪如何处理……廖小清介绍,养鸭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情,需要比带娃还要付出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她也犹如“赶鸭子”上架一般,难免感到有些力不足心。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知识咱可以学。”廖小清相信勤能补拙,她从自学开始,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每天认真观察研究鸭子的生活习性,不断摸索养殖技术。小鸭破壳而出,她喂食喂养、精心呵护;小鸭生病了,她一只只喂药,学着给它们接种疫苗,鸭舍按时通风,定期消毒。“照顾这些鸭子,简直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费心”,廖小清笑着说道。为了开源节流、提高效益,她一人身兼肉鸭养殖员、技术管理员、采购销售员,勤奋努力让她从毫无经验的“门外汉”蜕变成为一位备受认可的“土专家”。
廖小清细心地为小雏鸭接种疫苗(受访者供图)
每当太阳照亮大山,她都会准时放出鸭子,看着它们欢快地奔向山野水畔。随后,她精心准备起了鸭饲料,在饭点通过自动化设备投食喂料。夜幕降临,她又会吆喝着让鸭子们安全归巢。无论是出门、吃食、回家,4万羽鸭子全听从她的指挥号令。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勤奋努力,她把原本负债经营濒临倒闭的养殖场成功扭亏为盈,廖小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生态养殖,致富不忘众乡亲
随着肉鸭产量的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鸭粪处理起来也让人倍感头疼。转型升级,实现生态养殖的规划蓝图在廖小清的心里逐渐成型。
近年来,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郑嫩珠专家的指导下,廖小清的养殖场先后改造了10组主副棚肉鸭养殖舍,按照鸭龄规划起了“起居室”。小雏鸭住进了封闭式育雏舍,保温灯、通风道一应俱全,还有智能设备时时监测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改建后的保温室可容纳12000羽刚破壳的鸭苗繁衍生息;鸭龄稍长的鸭子则住进了“大通铺”,采用上网架、下发酵床结构,四周时刻保持空气流通,自动喂料、自动喂水、喷雾装置等应有尽有,作为肉鸭饮水、进食、栖息的场所。
成群的大白鸭在“大通铺”中栖息(受访者供图)
不仅鸭子浑身都是宝,其粪污同样可以变废为宝。
养殖场经过改造,养殖产生的粪污通过钢丝网鸭床架由漏缝进入下方收集池,固体粪污通过生物菌垫料发酵后形成沼渣;液体粪污则进入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液,沼液、沼渣均可用于改善土壤和增加有机质,形成了“养—沼—种”一体的绿色农业生态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注重生态养殖,确保每一只鸭子都能在自然、健康的状态下成长,这样鸭子才养得好,成活率高,确保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健康的鸭肉产品。”廖小清说,“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每当我看见鸭子们成群嬉戏、活蹦乱跳的样子,自己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暴雨过后,廖小清娴熟地操作农用机清理着山体滑坡带来的泥土(受访者供图)
专业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场从最初的繁育6000羽扩大到现在同时养殖6批4万羽,主要销往莆田、建瓯、浙江、江西、永安等地。鸭子养得好,成活率高,更是吸引了众多经销商上门前来订购。肉鸭养殖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给周边的种植大户和农户免费提供鸭粪作为肥料,鸭粪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
如今,养殖场不再只是依靠廖小清一人单打独斗,也聘请了专职农民负责照料。每当鸭子到了成熟期,鸭子出栏旺季,廖小清还会聘请周边村民来养殖场帮工,做好棚内消毒、清理鸭粪等工作,为村里的部分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养殖场着眼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获评了福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接下来,我还想开辟鸭肉屠宰加工车间,增加一间冷藏库,向下游屠宰、深加工领域延伸,把养殖场的规模不断做大做强,创出自己的品牌。”在谈起未来肉鸭养殖基地的规划时,廖小清信心满满地说道。(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