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乡村绘新篇
2024-07-26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夏风吹动,福鼎大地万物葳蕤生长。田畴沃野间,一个个富民产业遍地开花、一座座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村强民富、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比比皆是。

近年来,福鼎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全力创建山海融合乡村振兴样板县,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乡村面貌焕发新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福鼎乡村振兴之路。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7月中下旬,福鼎市广袤田野上,金色稻浪翻滚,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农户们抢抓农时,陆续组织农机下田,加快早稻收割进程,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组建农垦集团推进撂荒地整治机制创新,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并推进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创新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社会化服务模式,确保完成粮油生产任务。”福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垦集团支部书记董群开说。

将高新技术植入田间。田埂配备“智慧农田管理系统”,集农田灌溉、气象、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喷灌等硬件传感器于一体,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帮手”;“无人智慧农场”引进插秧机、大型轮拖机器、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农业装备及数字化先进技术开展集成示范,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无人化”“智慧化”作业全覆盖,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随着早稻迎丰收,近3000平方米的福鼎市农垦智慧烘干中心也正式投用,烘干机、热烘干炉、谷仓、传送带等设备统一进场,可临时仓储粮食400吨,粮食日烘干能力达315吨,满足全市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烘干需求,有效解决“晒粮难”问题。

繁忙耕作,满目丰收。入夏后,福鼎市各种水果也陆续迎来采摘季。水蜜桃、葡萄、猕猴桃、杨梅等一批叫得响的优势特色水果,果香瓜甜,蓬勃兴起“花果经济”,实现“四季采摘”不断档。

经过择优栽种,福鼎市现有10多种水果,种植面积共有4.65万亩,年产量4.83万吨,产值达3.66亿元。水果产业从单一果品种植进一步扩展到果品包装、运输、销售、旅游观光等多环节、多领域,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

今昔对比,从传统农业到壮大特色现代农业,福鼎市不断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做强做优做大“1+2+N”农业产业格局。“1”即稳固粮食安全这一基础;“2”即发展壮大福鼎白茶和海洋渔业两大农业主导产业;“N”即加强山羊、四季柚、槟榔芋、黄栀子、黄椒、蚕豆等N种特色农产品开发,做好“土特产”文章。

精耕细作下,福鼎白茶享誉四海,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海洋渔业“六大工程”加快实施,获批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桐江鲈鱼”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特色农业亮点频出,推广“玉米种植→山羊养殖→羊粪肥茶”绿色循环模式,带动建立玉米种植基地12个,栀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乡村振兴“百花齐放”

炎炎夏日,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幸福园”项目现场,两栋高层建筑并排矗立,280间房间整装一新,正迎来收尾验收。验收完成后,将交付宁德核电5号、6号机组建设人员入住使用。

这是柏洋村集体经济突破千万元后瞄准增收的又一大手笔。作为福鼎市乡村振兴“领头羊”,柏洋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打好资源资产“盘活牌”,自我“造血”,建设集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文化为一体的“大柏洋”,持续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闽东地区率先突破千万元。

“‘先富’之后,我们携手周边村进行联建共建,并进一步扩大‘朋友圈’,联合福鼎市7个乡镇的15个村38户村民投资入股‘幸福园’项目,今年底将按股分红430万元,走出一条携手共富的新路子。”柏洋村党委书记王兆品说。

以点带面,福鼎市聚力推进“百万村财、千万乡财”行动,制定出台“百千”行动方案和13个配套文件,明确要素保障、“飞地”抱团等10项措施,破解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等难题,推动乡村发展“百花齐放”。

在太姥山东麓纱帽峰下,有一座延绵千百年的中国传统村落——太姥山镇潋城村。远远望去,古朴厚重的城墙拔地而起,清澈见底的河渠绕村而过。城墙内,古木苍苍,民居错落有致,历史古街修葺一新,引来如织游人。

传统古村落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如何与时俱进谋发展?潋城村积极探索“保护+发展”新路径,在加强古城堡修复和历史古迹修缮的基础上,致力挖掘整合堡内文化资源,引进文旅公司统一规划运营,保护“筋骨肉”、传承“精气神”。

经过改造,村里串联清巡检司衙门遗址、潋城暴动遗址、易氏古宅等,开发出5条“剧本游”路线,提升吸引力。沿街布设文化展示区和传统民俗表演区,展示畲族竹竿舞、传统农技,开发文化衫、冰箱贴等周边文创产品。夜幕降临后,则开启“不夜城”模式,开展行进式巡游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堡的独特风光。

乡村蝶变,各展其长。福鼎市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为示范引领,以茶旅融合休闲旅游和休闲渔业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乡村自然生态景观、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古民居古建筑等特色资源,巩固硖门——嵛山、点头等示范线成果,绘就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和美乡村新画卷。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35个,50万元至100万元村53个。

人才“活水”奔流涌动

清晨,天刚蒙蒙亮,佳阳畲族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叶传财就往山上跑。“近期连续干旱高温,要及时为郁金这种林下作物进行浇水灌溉,同时要做好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争肥。”在佳阳聚缘家庭农场畲药种植基地里,叶传财躬下身子,一边仔细察看郁金长势,一边为基地负责人李圣文提供抗旱技术指导。

佳阳畲族乡发展畲药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2016年,李圣文看准了这片沃土,决心发展中草药种植。今年年初,李圣文计划引进新品种郁金,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让他犯了难。

叶传财的到来,让李圣文舒了一口气。在实地察看情况后,叶传财针对郁金生产需求土壤肥沃、疏松等特性,提出建议:让郁金与玉米或大豆套种,并耐心传授种植技巧和知识。“有了专家指导,我们就有了发展底气。”李圣文告诉记者,基地创办至今规模逐年扩大到300多亩,2023年实现年产量50吨,年产值达80万元。

人才沉一线,发展添活力。类似的故事在福鼎的广袤乡村不断上演。

茶山宛如碧玉腰带,白墙黛瓦的民房鳞次栉比、沁人心脾的荷香扑面而来……盛夏的点头镇柏柳村,仿佛一片宁静悠然的世外桃源。

作为“中国白茶第一村”,柏柳村茶文化历史悠久,所产白茶深受全国各地茶商青睐。但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茶叶销售受限,柏柳村的茶产业一度处在规模小、品牌弱、效益低的发展状态。

绿叶如何变“金叶”,是柏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晓棠和村两委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几年摸索,柏柳村成立了柏柳专业白茶合作社,推动茶叶单一种植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同时,打造白茶观光园、特产一条街,深度挖掘“柏柳二十二景”等旅游资源,探索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

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经。聚焦乡村发展难题,福鼎市乡村振兴项目服务专班成员帮助沙埕镇小白鹭村成功申请注册“小白鹭淡菜”商标品牌,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指导白琳镇翠郊村结合示范村项目,加强村口旅游文化建设,加强河道改造,做好村庄整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福鼎市充分发挥“一书记五大员”(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金融助理员和乡村振兴项目服务专班成员)的人才聚合效应,整合市乡村振兴促进会等社会力量,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学习贯彻落实工作取得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我们将继续按照‘三抓两创一目标’落实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构建全市‘1+2+N’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格局,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鼎力量。”福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义杰说。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