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口国有林场:一甲子接力 杉木育种领跑全球
2025-02-26   作者:宗治明 吴艺红 雷斌凌 廖敏恺   来源:东南网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被誉为“中国杉木育种摇篮”的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迎来关键科研节点。2月21日,杉木育种科研团队正抢抓杉木杂交制种黄金期开展套袋作业,这项持续60年的科研接力,见证着我国杉木育种技术从常规选育到基因组选择的跨越式发展。

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正高级工程师叶代全说道:“我们的工人正为雌花进行套袋,统计雌花数量。之后,根据统计情况做交配设计。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在套袋之前,我们要多次观测并记录开花物候情况。一旦雌花开了,立刻进行套袋,控制授粉。”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林泽忠说道:“每年这个时候,雌花就进入了生长阶段,刚好是育种最关键的时期,所以我们通常会提前一两个礼拜到洋口林场做调查。这个工作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洋口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科院历经60多年协同攻关,成功构建起包含种质收集保存、遗传测定评价、良种选育推广的全链条杉木遗传改良体系。科研团队在速生性、抗逆性、适应性和种子产量等核心性状上持续突破,培育的"洋林"系列高世代良种每公斤市场价突破1000元,带动全国南方15省区3000万亩林地实现提质增效,累计创造生态经济效益超2000亿元。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林泽忠表示,种子是有实体价值的,对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它是提高农林户收入的主要支撑,所以结实率是我们育种主要考虑的一个性状,也是我们选育品种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叶培忠教授奠基杉木杂交育种,到陈岳武团队育成高世代良种,再到施季森教授开创细胞工程技术,60年来,洋口林场始终矗立在中国杉木育种科技最前沿。

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生范瑞芳说:“传统育种是一颗种子培育出一棵苗。如果借助于我们的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可以做到一个细胞培育出一片林的效果。”

站在新起点,科研团队正加速推进基因组选择技术研发。通过构建基因型-表型关联模型,杉木育种周期有望从15年缩短至5年,实现苗期精准选育。这项突破不仅将改写全球针叶树种育种规则,更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种业支撑。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志强表示,我们采集杉木针叶来做整个基因组的测序,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拥有5万个位点的基因芯片。基于这个基因芯片,后续可以做基因组选择,不仅能够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又能提高杉木选育的准确性。

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正高级工程师叶代全说道:“原来一个世代要耗时20年左右,我们通过基因组选择之后,有可能在5年左右,甚至在苗期就可以进行新一轮的育种选择,极大地缩短育种进程,提高选择效率。”

从传统育种到智慧育种,从万亩林海到基因图谱,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正在奋力追梦,并着手计划开展杉木第5代良种选育。洋口国有林场正朝着全球杉木育种制高点稳步迈进,用科技之笔续写新时代的绿色传奇。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志强表示,杉木4代目前在中国已经是最高的一个杉木世代了。希望在未来4至5年内,我们能做到杉木5代。这样,我们将可能引领整个世界针叶树育种或者是林木育种。

责任编辑: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