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山野”基地工人展示饱满的红松茸。
“我们充分利用枇杷林下的闲置空间种植红松茸,实现了‘一地双收’。”基地负责人谢剑平介绍,2020年,莆田市翔锦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引进中科1号红松茸品种,在百亩枇杷林下开展仿野生种植,采用稻壳、花生壳、枝叶等生物肥料作为培养料,再用废弃秸秆覆盖,既保持了土壤温湿度,又增加了土壤养分。这种生态种植方式使红松茸年亩产高达3500斤,且肉质嫩滑、食味清香,营养价值极高。
“枇杷+红松茸”林下经济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红松茸种植过程中使用的生物肥料和废弃秸秆,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枇杷树的生长。同时,枇杷树为红松茸提供了天然的遮阴环境,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红松茸的品质,形成生态循环,两者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该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莆田学院等多家院校合作,精心培育了“早西白”“早佳5号”等17个精品白肉枇杷新品种,并在莆田市第四届枇杷文化节上荣获“状元枇杷”称号,让传统土枇杷升级为“金果果”,进一步带动周边232户农户种植新品种枇杷,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效应。
为提升农业经营效益,该基地投资8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成功申报福建省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不仅发展林下经济,还积极探索‘林业种植+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谢剑平说,该基地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集观光、餐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使乡村旅游“火”了起来,还吸纳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海市山野”基地的成功实践,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林美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枇杷+”林下经济模式,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推进农旅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将“网红”变“长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在林美村“海市山野”基地,科技赋能农业、生态反哺经济、产业带动增收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