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牛鼻子” 甩掉“穷帽子” 浦城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2018-06-05   来源:闽北日报

“我现在基地做工,劳动强度不大,既能顾家,每天还有110块钱,挺好的。”5月29日上午,浦城县官路乡花园村的贫困户祝强福正在村里的竹荪基地浇水,对能在家门口就业感到很满意。

花园村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是省级贫困村,该村立足实际,在县、乡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利用中央产业扶贫资金和南平市产业发展补助资金14.5万元,建立了10亩的竹荪种植基地。“村里现有9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仅这项,每户每年就可增收3000元左右。”花园村党支部书记黄瑞旺介绍,村财因此也可增收8万多元。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的根本路径。今年以来,浦城县在扶贫开发上,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输血”“造血”并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管厝乡庆元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芭蕉芋产业协会,由村集体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流转农户土地1000亩,实现芭蕉芋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带动38户贫困户。去年该村芭蕉芋总产量达300万斤,村财收入逾1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2102元。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近两年,浦城县涌现出众多种植特色村。有富岭镇前洋养蜂特色村,该村的溢琛源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免费为贫困户送蜜蜂,送技术的方式,带动35户贫困户。此外,浦城薏米、丹桂、灵芝、中草药、毛竹等特色种植,都很好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浦城县加大资金保障,积极发挥小额信贷等扶贫政策资金的作用,促进产业发展。今年第一季度,全县4家金融机构落实扶贫小额贷款3888.15万元,带动贫困户1098户,覆盖率达20.03%。据悉,今年浦城县计划投入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3500万元以上。

浦城县还积极推动“互联网+”扶贫的模式,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以增加收入。其中“香米哆”农村淘宝通过收购贫困户特色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带动贫困户50多户增收。浦城的“电商达人”吴凤娟为帮助村民解决土特产滞销困境,与贫困户签订合同,保证收购他们种植的花生、玉米等农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浦城县还不断探索旅游产业和光伏产业扶贫。在对水北新桥、水北东路、忠信坑尾、盘亭深坑、管厝党溪5个贫困村村情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寻求旅游扶贫工作突破口。光伏产业上,通过县财政出资和75个贫困村利用小额扶贫信贷筹集资金的方式,建设光伏电站。可实现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元左右,贫困户户均每年增收7000元左右,受益期长达25年。


责任编辑:林一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