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何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这是一道摆在各级基层政府的难题。我省部分第四批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在泰宁县驻村实践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跨乡联建、多村捆绑、公司化运营、聚力发展”的村财增收、脱贫致富、产业兴旺的新路子。
作为第四批、第五批连续两届省派三明市驻村干部领队,张志坚2014年进驻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对于偏远贫困村而言,单打独斗很难撬动政策资金,而资金太少更难产生效益。只有抱团发展,多村捆绑,共同推进才能取得实效。”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方求证,张志坚与泰宁县六个乡镇的6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决定,创新工作办法,实行“抱团”发展,走“飞地项目”的新路子。
泰宁县是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有76个村存在负债、71个村年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分别占68.5%和63.9%。针对这一问题,泰宁县于2015年启动实施“春风”工程——村财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根据村实际情况,给予10—3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补助,作为村级集体投资股权。
朱口镇音山村,同时具备交通区位和连片土地流转等资源优势,成为“飞地项目”的实施地。张志坚抓住这一契机,为7个村一次性争取到140万元“春风”工程资金,同时主动对接省农科院设施农业补助政策,整合派出单位补助资金,一下子筹集到300多万元。很快,占地15亩的“6+1飞地项目”——智能温控大棚建成,7村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注册成立泰宁春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此为依托招商引进福建金湖牧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租温控大棚种植应季应时蔬菜水果,每年收取租金35万元,实现7村村财收入年增收5万元。
张志坚领队向胡昌升部长介绍全智能温控大棚的生产经营情况
村财增收只是第一步。为推进产业升级,2017年金湖牧歌投入2000多万元,启动了现代农业和绿色餐饮结合的生态餐厅项目建设,新建VR数字文化舞台、休闲竹屋、景观花屋、南瓜屋、全息景观包厢等配套建设。6月1日,在音山村看到,生态餐厅已基本竣工,很快将正式运营。届时,智能温控大棚自助采摘、生态餐厅趣味烹饪、休闲木屋品茗休憩、生态农业休闲体验的产业链将形成。
全息生态餐厅建设中
全息生态餐厅规划图
62岁的音山村村民邹记昌,一家7口原有4.5亩土地,一年辛苦劳作收入不到2000元。“如今土地流转后,光租金就超过了2000元。”邹记昌告诉,他目前被聘用在金湖牧歌项目,干的还是务农的活,工作比过去轻松,一个月收入近3000元。
受益的远不止邹记昌。“我们今年将追加投资流转周边土地1038亩,预计可以带动村民500人就业。”金湖牧歌项目负责人郑必云告诉,张志坚领队邀请台湾设计团队规划,将打造一个集五彩水稻、玉米迷宫、向日葵花海和红莲大闸蟹立体种养基地、稻虾共养立体种养基地、黄桃桑葚采摘园、锥栗蓝莓体验园等的现代农业园。目前,该项目已被成功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国务院扶贫办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张志坚领队充满信心地告诉,他已与泰宁县委领导商量着力打造泰宁金湖牧歌智慧田园综合体。
据悉,音山向日葵基地占地面积约100亩,盛开的向日葵可供游客观赏,成熟后的向日葵将用来加工成葵花系列产品。近日,向日葵花如期盛开。微风一起,金浪翻滚,美不胜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拍照。
赏花地Tips:
地址:泰宁县音山村
位于泰宁县高速公路出口处,距县城9公里,车程约15分钟
点评
打破常规,才能激发活力
2013年,福建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扶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引导当地民间资本投资创业和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兴业,依靠自身努力和主动作为摆脱贫困,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泰宁县“飞地项目”的做法,通过扶持项目来实现精准扶贫,改变了以往单纯由“输血”向实现集体自身“造血”功能转变。更重要的是,他们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捆绑式”发展项目,开辟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
项目的顺利实施,除了得益于音山村位于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具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天然优势外,还在于他们找准了自身定位,探索由水稻、烟叶、食用菌种植等传统产业向发展温控大棚特色产业转变,将“靶心”瞄准打造成全县重要蔬菜、农场品生产基地。这样的独到优势和转型发展的决心,是“捆绑式”项目择址的动力源。 打破常规,才能激发活力。只有打破传统思路和定式思维,立足长远谋划工作,才能有所突破,打开工作局面。音山村在具体实践中,为破解靠自身力量难以发展大项目、好项目的局限,借助全县实施“春风”工程良好契机,寻求抱团发展,从而撬动了政策资金支持。亮点多,效果好,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