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诏安市级青梅产业园红星供销社迎来了我省首张《限制性农药经营许可证》。彼时起,漳州多个县、市均开始设置限制性农药经营许可点。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规定甲拌磷等32种农药在某些作物上限制使用。其中,22种限制使用的农药从2018年8月1日起实行定点经营。这意味着,这22种限制性农药经营点,必须持《限制性农药经营许可证》才可售卖限制性农药。 第一张证书 带动规范化 2017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并将农药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监管工作划归农业部门。 “售卖限制性农药存在一定风险,购买者因不明确用途和药效,导致限制性农药滥用,出现农残超标,甚至是危害消费者安全等问题。”诏安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林保平介绍,因其对当地农药经销商的情况较为熟悉,在一番调查了解后,他牵头制定、分发了《限制性农药经营许可证办事指南》,并在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农药经营许可申请的工作。“《条例》一出,申请许可证就有了可行性。” 而之所以首选诏安青梅产业园红星供销社,主要是考虑其产业规模较大,运营状况长期稳定,且农药农残未发生过超标事件,符合申请许可证的条件。 “同时,规范化流程也为当地的王牌——青梅产业树立威望。”据介绍,申请限制性农药许可证,要求申请人必须是中专以上与农业相关的学历,并具备专业培训证明,且近年无违规记录等条件。 目前,诏安共有3家农药经营主体通过审核,除青梅园外,其他两个站点分别设置在西潭镇和南诏镇。“站点的名额按照乡镇规模和意愿进行分配,目前还有一个申请名额可供调剂。”林保平说,只要经销商符合申请条件,将材料准备齐全,一个工作日就可发放证书。 据介绍,漳州市共有33个限制性农药经营名额,其中已有17个农资经营部取得许可证,剩余16个可申请名额,正等待认领。 重绿色健康 存绿于作物 “许可证一落户,这几个月来买限制性农药的农户越来越少了。”毕业于福建农业技术学校蔬菜园艺专业的黄炎洪,管理着诏安县南诏镇的诏盛农资经营部。根据自身专业知识,黄炎洪先是咨询农户所种植的作物品类,以及作物的病症病态,根据其作物的具体情况,来诊断作物所需用药。 多年来,因施药缺乏科学,不少作物被农药喂“饱”,直至不得不“消毒”。 黄炎洪就承担着镇上“作物医生”一职,在严格把控农户滥用乱用农药的同时,还对症提供低毒低农残农药,实施精准施药。 事实上,在2015年国家农业部就已提出《到2020年使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方案一经提出,各地均着手控制施药剂量,并改进高浓度高毒性农药。这是从源头“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生产绿色农产品。“喷洒高毒农药不但农户自己食用时危害健康,当外销出现安全问题时,也影响到农户的信誉和效益。”黄炎洪说,在提倡“绿色食品”的大环境下,农民们广泛接受了新观点,对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也具备了自觉性。 在黄炎洪的农资经营部,了解到,目前店中售卖的限制性农药仅有两种,一种是用于水稻的阿维三唑磷,另一种则是用于作物根部防护的毒死蜱。黄炎洪坦言,限制性农药的使用率和购买率相比前几年已大幅下降,而购买此类农药的,也大多经过经营部对剂量的把控,或是与非限制性农药调配降低其浓度和危害后,再售出。 “以前我们追求的是产量,农药是保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种农药纷纷登场。”黄炎洪说,“现在是注重绿色健康,把农作物看作银行,存绿色于作物。” 许可证已来 产业更理性 在诏安红星乡的青梅园,成千上万棵青梅果树郁郁葱葱。这些果树大多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正静待开花结果。 “当地的青梅已经连续几年未检测出农药超标。原因有二,一是青梅树具有耐湿、耐腐特性,青梅果的酸性大,病虫害一般采用物理防治,即可解决;二是源于长期的高效防治,给青梅带来了好口碑,以至于坚持禁用高毒农药。”红星乡供销社负责人徐伟坤说,每个地区作物不同,所需要的农药品类也不尽相同。 譬如,红星乡的限制性农药种类目前很少,其中包括用于除杂草的百草枯,以及用于蔬菜防虫的乐果;而南诏镇的限制性农药种类仅有毒死蜱和阿维三唑磷。 而《限制性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出现,让申领许可证的经营部均在农资监管平台上留档,更便于管理。“平台可以追溯调换药品的来源,也可以查到各个经营部药品的库存数量和保质期,以保障农药质量。”徐伟坤认为,虽然各家的限制性农药库存仅有少量,但办理完整的证件能确保库存依法买卖。这既是守法的表现,也为个体户争取法律保护。“限制性农药经营许可,昭示着绿色农业新时代的蓬勃朝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