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9月3日德化讯(梁诗恳) 刘友水同志是泉州市计生协会办公室主任,2016年11月,他作为市委宣传系统派出干部到南埕镇西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快速转变角色,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克服重重困难,发挥协会干部善于做宣传服务群众工作的优势,以扶贫开发统揽西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增强村级发展能力,多方整合资源,协调争取落实了各级资金500多万元,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改善基础设施扶贫、结对帮扶、公共服务扶贫等措施,使西山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各级党政领导以及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新装修的居家养老中心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刘书记以村级班子“回头看”、镇党委议班子为契机,及时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针对流动党员较多情况,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设立驻村党小组、驻城区党小组,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等,还规范村务议事决策程序,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服务作用,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通过加强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管理,利用“一村一大学生”计划、“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雨露计划”、“农村实用基础远程教育培训”等项目,提升了党员和实用人才的发展示范带动能力。此外,他还修缮了村办公场所及党员活动室,添置相关设备、规范党建等规章制度建设,使村部办公环境焕发了新貌。
入户访视建档立卡户
稳步发展特色农业
刘书记带领村两委立足西山村传统农业种植的优势,鼓励贫困户种植“中浙优”8号优质大米200亩,年产达20万斤;扶持多户年存栏数达50头以上的黑羊养殖专业户;扶持壮大炉白角落双全休闲农业观光园,种植花菜、包菜等无公害蔬菜,引导发展现代农业;发动贫困户和农户规模种植百香果50亩、生姜30亩,并指导发展黑鸡、鸭、黑羊、鱼塘等规模种养殖;引导农户改进农特产品加工技术,收购、加工花菜、芥菜、包菜干、笋干等,销售茶油、红糯米酒等农副产品;利用该村野生麻丝菇居全县最早、量产颇高优势,引导贫困户统一采摘、集中收购、销售,增加农户收益。
拓宽增收集体财源
刘书记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工作进度,使西山村率先在全镇完成2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于2016年12月正式建成并网发电,年可增加村财2-3万元;同时将光伏发电项目规模扩大到50千瓦,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吸收入股兜底帮扶,使每个贫困户年增收入2000-3000元。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管护生态公益林6500亩,对未成林地和疏林地实行全面封禁和抚育,改造毛竹林丰产示范片100亩、丰产油茶林基地150亩,年增村财3万元。
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针对该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村庄空心化现象,刘书记带动村两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先后争取到县级环境整治村、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按照“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分清楚、粉清楚”原则,坚持“一清二整三美化”(即一清:清洁干净,二整:整齐有序;三美化:乡村道路和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对村容村貌开展全面专项环境整治。实施了亮化工程,投入18万元安装村中心角落路灯90盏;聘请保洁员、配备保洁车、垃圾收集车,安装塑料化粪池90个;建设垃圾收集点11个、安放垃圾箱,将环境保护、家禽家畜集中圈养写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取到220多万元资金完成5.5公里公路硬化、4公里村主干道拓宽工作,使村民人居出行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吸引30多户村民返乡建(修)房,服务了乡村振兴。投入25万元完成高村水坝、拱桥灾后重建工作,投入6.5万元完成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因地势较高的饮水难问题。针对村高龄空巢老人较多的情况,争取20万多元资金将废置旧小学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善和丰富了留守老人的居家养老日常生活。协调广电部门在全村铺设有线网络,让群众及时了解时讯,丰富居家生活。
村主干道拓宽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他积极探索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成立德化南埕龙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及转移就业,逐步培育以无公害蔬菜、油茶、优质大米、麻丝菇、黑羊、乌鸡等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梳理,实施一户一档精准帮扶,精准发力,帮助12户贫困户改造修缮危房、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支持资金,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脱贫。此外,刘书记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先后联系组织市残联义诊服务队、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为镇、村留守老人、儿童义诊、送医送药、赠送残疾人辅具等。
走访慰问贫困户
谈到下阶段工作,刘书记表示,接下来,他将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抓好村级换届选举,选优配强班子成员,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开展旧村复垦、土地开发、乡村环境整治等项目,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整洁美化村庄;巩固精准扶贫成效,通过能人引领、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转移就业等措施,力保贫困户不再返贫;推动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筹集关爱老人基金,建立合理有效运行机制,努力为留守老人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