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粮仓。古田县摄影协会提供
游客们在大辰樱花谷欣赏龙门瀑布美景。古田县摄影协会提供
桃子熟了。古田县摄影协会提供
古田水口镇汶潭村经济合作社打造的休闲垂钓屋和水上垂钓平台。古田县摄影协会提供
古田城西街道罗峰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古田县摄影协会提供
古田大桥镇梅坪村柿子丰收。古田县摄影协会提供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当8月的阳光变得炽热,古田县乡村振兴的建设也已是一派火热的景象。
走进古田的乡村,你可以涉溪玩水,采莲戏蝶;也可踏足山间,一访草场清凉;亦可看产业发展,见证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农民富裕、产业兴旺、乡村增收,如今玉田大地上的乡村振兴已进入良性循环,而勤劳能干的古田人民并不满足于此。
今年以来,古田县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优先位置,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及《古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精神,将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放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上,充分发挥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产业优势,菌都文化、红色文化、朱熹理学文化、陈靖姑信俗文化等文化优势,结合古田实际,持续念好“山海田经”,把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扎扎实实抓好,打造与时俱进的乡村振兴升级版,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古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有了新发展 活出了新滋味”
从古田城关往西南方向行驶约28公里,郁郁葱葱的青山铺列开来,空气里弥漫着紫薇花芳馨的香气,林木、溪水、亭台,勾勒出一个山村的轮廓,钱厝村到了。
走入钱厝村,一座座黄墙青瓦的中国风建筑矗立,村落里环境整洁、绿树成荫。若非众多游客漫步其间,真会以为走入了一幅中国山水画里。钱厝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贫困村。全村163户580人,前些年随着人口的外流,村里的常住人口只剩下几十人,2015年村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有5700多元。
就是这样的一个贫困村,从2017年起开始慢慢嬗变。村里通过推行“党建+”乡村同创的发展模式,吸引华侨、在外乡贤、知名企业等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在发展食用菌、水果种植等传统主打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建起了大辰樱花谷景区。如今的钱厝村,节假日里人流如织,游客们在这里游古厝、登云梯、赏美景,俨然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大辰樱花谷项目由村里定居于上海的80后乡贤钱小振和他的朋友们联合发起,他携同本村村民一同开发特色免费共享旅游景区。“我虽然身在外地,但家乡的面貌和发展总时时牵动着我的心。”钱小振表示,“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实施乡村振兴,我觉得我有必要为村里的发展做点事。”2017年开始,他专门成立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着力打造起这个千亩特色景区。
樱花谷,顾名思义,主打的还是“赏花经济”。然而如何打破“赏花经济”的天然局限性,使新建的旅游配套设施走出“忙时超载、闲时闲置”的怪圈呢?为此,景区配套种植了紫薇、波斯菊、马鞭草、薰衣草、紫藤、凌霄等多样化的花卉,并套种柠檬、百香果等经济作物,使游客在每一个季节,都能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同时,景区还依托龙门溪峡谷、仙亭凤尾瀑布等独有景观,打造了一条云梯栈道,这些都成了游客们来此游玩的必到“打卡地”。景区对外开放一年多来,已吸引游客近6万人。
沿着斑驳的石阶,来到钱厝小学旧址。厅堂前,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整修,这座古朴的建筑已被打造成一处风格别致的“屋里厢”民宿。它隐于幽静的半山松林之下,隔窗而望,山谷景色尽收眼底。今年民宿刚刚开始试运营,就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客流,成为村里新的“流量明星”。“开了门就能看美景,出了门就有地方散步,要我说,这个项目村两委班子做得好。”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钱景凤竖起了大拇指,村庄变美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生活真是活出了新滋味。”
文化传承让古村“活起来”
“荷塘这里扫一下二维码,点击一下手机里荷塘这个位置就可以播放了,‘荷塘庭韵,荷塘位于村庄的中心地带,四顾山光接水光……’”在城西街道罗峰村,中国电信古田分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给前来观光的游客讲解景区智慧语音导览系统的使用方法。这种二维码语音导览系统在每个景点旁都贴上对应的二维码标签,游客通过手机“扫一扫”便能获取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的讲解信息,充分满足游客的自助参观需求。游客还可以将景点信息分享至各类社交平台,在发布生活动态的同时也对景区进行了宣传。
罗峰村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当地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如今来到这里,游客们既可以参观独具风格的家风家训馆、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闽东少有的摩崖石刻群,还可以漫步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烈。这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文化遗存,通过修复设计,正被一一挖掘“唤醒”,重现光华,为古村振兴注入澎湃的文化动力。“为了进一步吸引客源,我们精心设计了以‘红色之旅,问道罗峰’为主题的旅游行程方案,希望用我们的耕读文化去感染更多的人。”罗峰村村主任魏宝华表示。
“文化积淀再提升,产业建设不止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魏宝华快人快语,道出了当下村子发展的两个关键点。就在上个月,“许小美古田银耳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刚刚在村里揭牌。该示范基地引进福建农林大学高品质新品种“绣银1号”银耳作为示范生产,示范规模5万袋,带动规模150万袋。村里还建设了猕猴桃观光采摘园,全新开发了现代农业体验项目,美丽的风景也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越来越多村民回乡创业,村里别具风格的农家乐、民宿也陆续兴起。
“支部带头干 人心就齐了”
位于闽江岸边的水口镇汶潭村,库湾水流平缓,水面开阔,特别适合渔业养殖。然而随着多年的发展,库湾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白色泡沫等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
如何在发展渔业富农的同时,保护好一江清水?水口镇从去年8月开始开展库湾养殖整治行动,汶潭村先行试点。可是,清理整治2300多亩的库湾水域、近千个传统网箱,谈何容易。
为了把生态环保、产业融合等时代观念传导到各个村民、渔民的脑袋里,让大家跟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步伐,“我和村两委们每天往村民家里跑,有时候为了理清一个问题,嗓子都说得要冒烟了。”村党支部书记郑长飞笑称。通过党员先锋骨干的带头引领,目前该村已清理销毁网箱212个,升级改造网箱100个,清理了上百亩水域面积,剔除了原本易碎、不牢固且容易造成污染的白色泡沫浮桶,改为坚固、浮力大、不易破损的塑胶浮桶,建成400多平方米的休闲垂钓屋和水上垂钓平台,全力开发“库湾经济”,试行渔旅结合。试运行2个月,就增加6000元村集体收入。
归心园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文明是汶潭村库湾养殖整治的受益者。“清理库湾,网箱养殖转型,江水更绿了,鱼也更鲜美了。”王文明告诉,升级改造后,他家有18个网箱,养殖了6万多尾草鱼,他还在自家果园边上办起了民宿,预计今年可收益10多万元。
“支部带头干,人心就齐了。”郑长飞说,今年村里还在水口镇的统一规划下,与相邻的湾口、溪岚村一起谋划“湾溪汶”三村一体化发展蓝图,以“采橙山林、垂钓江湖”为主题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核心区,根据现有交通、流域为纽带,以传统种植、水域养殖、休闲垂钓等为支撑,打造脐橙产业基地、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区,以及油茶、竹笋等农副产品基地,推动三个村农旅结合、渔旅结合,实现三个村融合发展,比学赶超实现共赢,助力乡村振兴。“这日子,可真的越来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