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何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2022-01-13   作者:武谦虎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耳毒性反应是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目前,我国聋哑儿童约有180万人,其中药物致聋哑者约100万,占总人数的60%。耳毒性药物的滥用是造成失聪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可能致聋的药物多为神经毒性药物,需要进入中枢神经才会产生耳毒性。我们的血液与颅脑腔间存在一个致密的屏障,称作血脑屏障,可阻止大部分药物进入颅腔;而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通透性强,众多药物皆易透过,极少量的耳毒性药物即可造成严重后果,新生儿、婴幼儿更甚。因此,家长们必须对此高度警惕。此外,由于儿童的肾脏尚未发育成熟,排泄药物的能力远不及成人,也易导致药物堆积产生耳毒性。

  哪些药容易引起药源性耳聋?

  常见的有耳毒性的药物如下:

  抗生素

  耳毒性抗生素对听力的影响通常与用药量有关,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都会造成听力损害,故请患儿及家长勿自主使用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此类药物是一种强效的抗菌药物,对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有很好的疗效。由于不易过敏,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大范围使用,也因此成为当时导致药源性耳聋的最大元凶。本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且造成的耳损害不可逆,使用时必须慎重对待。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依替米星等。

  其他抗生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样有造成耳毒性的风险,尤其是四环素(目前已很少使用)。

  抗疟药物

  疟疾,俗称打摆子,在我国是一种已可控制的、发病率较低的古老疾病,但它在一些地区仍偶有发生。儿童感染疟疾时病情常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控制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即使抗疟药存在耳毒性,我们依然必须使用抗疟药进行治疗。旧时常用的抗疟药奎宁、氯喹和乙胺嘧啶等都有耳毒性,通常可逆,但长期大量应用抗疟药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青蒿素类是较为安全的抗疟药物。

  强效利尿剂

  强效利尿剂在严重水肿或其他疾病的治疗中较常用、效果好,但存在一定的耳毒性风险,请遵医嘱使用。常见的强效利尿剂主要有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其致耳聋多为一过性,停药可恢复。这类药物的耳毒性发生速度通常极快,并伴有眩晕及眼球震颤等症状,剂量过大时可致持久性耳聋。

  抗癌药物

  为了挽救孩子们的生命,我们常不可避免地使用耳毒性药物。耳毒性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有顺铂、卡铂、氮芥、长春新碱等,这些药物常引起不可逆的失聪。

  水杨酸类药物

  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非处方药,通常药店皆有,但请家长不要给孩子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的耳毒性通常不严重,及时停药大多可以完全恢复。但其有一定概率在孩子身上诱发雷耶综合征,导致严重的肝脏、大脑损伤,死亡率较高。因此,我国儿科医生不主张将阿司匹林用于12岁以下少年儿童(川崎病除外)。

  其他药物

  部分研究表明,普萘洛尔、吲哚美辛、萘普生、奎尼丁、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品同样存在潜在的耳毒性,请各位家长慎用,同时注意避免儿童饮用过多咖啡、茶及可乐。

  儿童用药如何预防药源性耳聋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非处方药,请家长在自行为孩子使用药品前咨询药师并仔细阅读说明书。此外,如发现医生开具的处方中有明确的耳毒性药物,可提出质疑。

  注意用药剂量 药物的耳毒性通常与剂量和用药时间相关。用药时应严格遵守医嘱和说明的书要求、按时按量地使用药物,切忌擅自增大用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盲目增大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导致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药品如有漏服、少服,请不要擅自补充剂量。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药物从产生耳毒性到导致失聪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可出现多种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很可能挽救孩子的听力。在用药过程中,应留心孩子是否出现耳鸣、眩晕或听力下降等症状,也可进行专业的听力测试。如有异常,请立刻停药就医或向医生反映。

  避免联合用药 由于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耳毒性或放大某种药物的耳毒性,在自主用药时请避免多药合用。

  必要时进行听力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和血药浓度监测 在使用一些高耳毒性药物前后,家长可要求(或应医生要求)对儿童进行听力检测、确保用药的可行性。在用药过程中也可要求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和血药浓度监测,从而保证安全。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