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的张先生有点咳嗽,担心自己是“阳性”,想到能够进行新冠抗原检测,就在家自己测了一下,看到结果是阴性,他松了一口气。但朋友告诉他,抗原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这让张先生放松的情绪又紧张了起来。那么,抗原检测什么时候结果最准确?抗原检测的原理又是什么?19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立医院新冠核酸方舱检测基地的负责人、主任检验师黄毅。
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据黄主任介绍,现在的市售抗原检测卡采用的是基于胶体金标记的“双抗体夹心法”。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同之处在于都需要采集鼻咽部或者口咽部的样本,但核酸检测的是存在于样本里的病毒RNA,而抗原检测则是通过识别抗原不同表位的两种抗体(一种为胶体金标记抗体,另一种为无标记抗体)结合捕获存在于样本里的病毒抗原。
据了解,在抗原检测卡的“T”线与“C”线部位能够起到显色的作用,“T”线与“C”线均出现红色条带为抗原阳性,便于我们使用肉眼观察。
黄主任说:“抗原检测卡‘T’线与‘C’线部位能够显色的原理是,当我们把含有样本的液体滴在检测卡的样本孔,样本就会往前层析,视觉表现就是能够看到液体在不断向前渗透;如果样本含有新冠抗原,就会首先被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抗体识别结合,形成‘病毒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并继续向检测卡末端的吸水垫方向流动,在‘T’线处被非标记抗体捕获,形成‘胶体金抗体-病毒抗原-T线抗体’复合物,由于胶体金大量聚集,因此T线显现出红色。富余的金标抗体会继续往吸水垫方向流动,当流至‘C’线时,会被‘C’线处的抗体捕获,形成‘金标抗体-C线抗体’复合物。同样由于胶体金大量积聚,因此C线显现出红色。”
抗原检测可能存在误判应连续检测 必要时采用核酸检测复核
黄主任介绍,抗原检测的结果与病毒含量有关系,病毒在感染人体的时候,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我们被感染后,病毒会寄生在我们身体中,与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行斗争,感染初期,病毒含量不多,当病毒成功在身体安营扎寨后,就会开始大量分裂繁殖,当病毒载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检出抗原阳性。
黄主任告诉记者,不同检测技术敏感度是不同的:核酸检测的敏感性高,即使感染初期病毒的载量低,也仍然能够检测出病毒的RNA;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欠缺,也就是说,当病毒载量低的时候,抗原检测卡的金标抗体会无法识别结合标本里的新冠抗原,导致“假阴性”的发生。
同时,还有不少市民使用抗原测出“假阳性”,黄主任表示,因为抗原检测卡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来识别新冠抗原,这种抗原抗体的结合会受到样本中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以及其他病原体交叉抗原的干扰,而出现非特异性的结合,即“假阳性”。
黄主任提醒,发烧并不表明新冠病毒载量很高,因为对于同样载量的病毒感染,个体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情况下,感染2至3天,核酸检测即可检测出阳性,但使用抗原检测卡检测,可能会延后几天才可检测出阳性,因此应避免“发烧新冠抗原就一定阳性”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