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连片的田野里,油菜已长出嫩绿的幼苗;现代化农业大棚中,奶油草莓结满鲜红的果实;不远处的谷满山桥红糖观光加工厂,不时有人前往采购山桥红糖……6日,走进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一派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景映入眼帘。
作为国家3A级景区“十里莲塘”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山桥村对马莲河东西两岸3000多亩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打造现代化农业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山桥村党总支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培育“一袋米、一根蔗、一个棚”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并在产业上相应建立谷满山桥、古法红糖、现代农业三个党支部,发动年轻党员成立乡村振兴党员服务团,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党员服务的作用,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
“去年,村里一共种了120多亩甘蔗,每亩大约可产红糖500公斤,年产量差不多有6万公斤。”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派该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陈素娟说,山桥红糖历史悠久,近年来,村里通过党总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建设红糖加工厂等方式,不断探索将红糖产业朝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们承包了村里建的谷满山桥红糖观光加工厂,根据消费者需求制作成不同规格产品,去年一共卖了大约7500公斤红糖。”村民叶丽聪说,过去,山桥红糖作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陈素娟的到来,为村民破解了这一难题。下派以后,她主动与省市县市场监督、食品监管等部门对接,根据专业指导进行厂房改造,去年8月,浦城县山桥红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拿到了“古法红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证。“有了小作坊证,山桥红糖就等于有了进入商超、市场的‘身份证’。”陈素娟告诉笔者,村民们可以将甘蔗运到谷满山桥红糖观光加工厂,按照统一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工、包装,共同使用“山桥红糖”品牌进行销售。
在红糖产业逐渐步入正轨的同时,该村的现代农业高标准大棚建设也初具规模。
“我租了2个大棚,种了16亩草莓。效益好的话,预计能赚四十多万元。”山桥村村民潘方亮说,早年间,村里缺少产业,只能外出赚钱。看着村里建起了现代化大棚,他便萌生了发展草莓种植的念头。
陈素娟介绍,近年来,山桥村通过村企共建,建成13个现代农业高标准大棚,打造集农业观光、果蔬采摘、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每年收取租金分成,村民可以获得流转土地租金及就近务工等收入。“去年,山桥村党总支还利用乡村振兴试点村资金,领头建设了3个现代农业高标准大棚,目前已经全部建成。1个大棚占地约10亩,预计出租后每年村财可增收约12万元。”
浦城是“福建粮仓”,山桥村也流传着“谷满山桥”的传说。如今,该村水稻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平均每年每亩可产水稻550公斤。在山桥村党总支和谷满山桥党支部引领下,党员干部带头创办领办浦城县莲塘兴农病虫综防专业合作社、谷满山桥粮食种植合作社等6家,大力推广先进、高效、节能的农业专业设备,并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试验田种植基地建设,测产水稻品种达100多个。村里与粮食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粮食销售基本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