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户曾繁辉再生稻亩产高达900公斤?两创高产世界纪录
2016-08-18   作者:黄献光   来源:人民网

  12日上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到福建省尤溪县麻阳村,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的再生稻产业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片,进行头季稻产量现场实割测产验收,212亩平均干谷亩产819.94公斤,比2015年同期增产8公斤。

  在尤溪县西城镇麻阳村,专家组验收的“广两优676”作再生稻栽培的212亩示范片,随机选择三丘田块实割,经脱粒、称重、丈量面积、测定稻谷杂质、水份,按稻谷标准含水率13.5%换算干谷亩产,示范片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比例为2:5:3,经加权平均计算干谷亩产为819.94公斤。科技示范户曾繁辉移种植42亩干谷亩产最高,达到901.82公斤,两次创造再生稻高产世界纪录。

  再生稻是一次播种两次收获的再生水稻,即头季稻收割后无需再播种,60天后即可再次收获。

  尤溪县农业局推广研究员卓传营介绍,双季稻每亩平均产值约2360元,扣除农资和用工成本1300元,每亩双季收益1000元。推广再生稻,节约了土地翻耕、种子、育秧、移栽等费用,再生季平均亩产350公斤,加上头季稻共收益2130元,扣除管理、农药、化肥、收割等费用1100元,再生稻可获经济效益约1130元。

  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一年种植10亩再生稻,可以多收益约1300元,而且收获时间缩短了2个月,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双季稻。此外,再生稻生育期短,收割后还可以种植莴苣、大白菜等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益。

  验收专家组组长、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梁康迳认为,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轻简高效型栽培的稻作模式,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米质优、省种省工、降低成本、助农增收等优势,可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种技术保障。

  从1998年至今,谢华安院士团队在我国再生稻主产区福建省尤溪县进行试验示范,尤溪县再生稻以32%的面积,生产出全县45%的稻谷,7次刷新了再生稻再生季单产世界纪录。麻阳村百亩示范片还创造了2000~2013年,连续14年平均单产超1300公斤、其中再生季平均亩产495.63公斤的纪录,科技示范户曾繁辉创造了2004年头季稻971.9公斤、2010年再生季601公斤的高产纪录。

  为加快推广,福建省对再生稻示范片,每户每亩补贴种子10元、穗粒肥和催芽肥60元;对种植优质再生稻的给予优质优价,每100斤优质稻谷比普通稻谷加价10元收购。同时,在尤溪县开展示范片高产竞赛,分别对头季稻亩产超800公斤、再生季亩产超550公斤的前三名,给予每亩500元、300元和200元的奖励。政策扶持提高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

  2015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开展科研院校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连续五年每个项目资助2500万元,通过支持“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发展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由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谢华安院士主持的再生稻产业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再生稻良种筛选与推广服务创新,建立不同留桩类型、不同收割类型的再生稻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民增收,有效提升了再生稻产业的科技贡献率。

  针对我国农业劳动成本已超过生产总成本50%、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种粮意愿不高等难题,近年来谢华安院士组织福建专家团队,在尤溪县梅仙镇下保村,建立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基地,开展不同留桩类型、不同品种的再生力测定与再生稻分子生物学试验,每年试验筛选品种近40个。

  在福建沙县等地,谢华安团队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攻关与推广服务。2015年在沙县官庄村示范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示范,百亩片头季稻平均亩产453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272公斤,全年平均亩产725公斤。

  目前福建省再生稻每年收获面积80万亩,机插机收约占30%。扩大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的示范潜力很大。

  据了解,我国南方九省再生稻种植面积1100万亩,再生季平均亩产仅为136公斤。专家估计,我国南方稻作区1.6亿亩单委稻田,有5000万亩适宜推广再生稻,若能大面积突破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并达到尤溪和沙县的高产水平,每年可为国家增产稻谷200亿公斤,这对仅占世代世界耕地7%,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