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八闽粮仓” 端牢“中国饭碗”
2022-11-14   来源:福建省粮储局

0.jpg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丰硕成果,讲好新时代的福建故事。近日,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平接受中国网海峡频道专访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守护好老百姓的“饭碗”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一半,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做好粮食流通储备工作,对于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完善调控体系,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提升粮食存储综合能力,必须有“长牙齿”的硬措施。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成立省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领导小组和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并制定分工方案,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孙建平表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积极履职,推动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重粮抓粮,形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良好局面。

同时增加粮食储备规模,加快建设现代粮库,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经省政府批准,福建省于2020年和2022年分别增加40万吨和50万吨粮食储备规模,全部到位后可满足全省购粮人口7个月消费需求。目前,全省成品粮规模11.6万吨,成品油5.56万吨(其中小包装1.09万吨),福州、厦门市主城区可供天数超过15天、其他设区市主城区超过7天。此外,2016年以来福建省累计投资44亿元,建成仓容260万吨,全省标准化储备仓容达574万吨,比目标任务500万吨多74万吨,超过14.8%,全省基本建成与本地区粮食收储规模和保障供应要求相匹配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健全制度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治理

福建省制定出台《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办法》《福建省地方政府储备粮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以及制定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超标粮食收购处置、储备粮仓储管理、储备粮轮换管理、优化储备粮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省级大米应急加工重点企业管理、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相关制度,加强粮食安全制度建设,健全安全治理体系。

同时,深化粮食行业指导,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孙建平表示,需要完善粮食收购服务体系、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等举措,大力挖掘地方特色优势,推动品牌兴粮,逐步建立福建名牌产品培育梯队,突出“品牌集群”效益,提升“福建粮油”形象。2021年度共28家企业32个产品入选“福建好粮油”,目前全省累计打造2个“中国好粮油”产品、71个“福建好粮油”产品。

深化产销协作,畅通粮食流通渠道

作为粮食主销区,粮食储备是福建省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深化产销协作,加强流通能力建设,完善粮食“购储运加销”体系,科技兴粮兴储。“要多维度引粮入闽,在原有粮食调入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粮源渠道,我省在全国率先倡导并持续举办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和福建省内产销区粮食购销协作洽谈会等粮食产销协作平台。”孙建平说道,通过产销协作平台,进一步巩固发展粮食产销协作关系,促进粮食生产和消费有序衔接,使产区余粮有销路、销区用粮有保障。

同时,完善引粮入闽奖励政策,鼓励省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建设粮食生产、加工、仓储基地,建立紧密型产销合作关系,积极争取中储粮集团和中粮集团在福建省布局更多中央储备和粮食产业。跟踪协调并促成中储粮集团与省政府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中央储备粮在福建省的功能布局、增加中央储备粮规模、加大引粮入闽的力度等合作。

完善应急保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作为保持社会稳定安定的安全阀,健全粮油应急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健全应急体系,保障粮食应急网点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68家,日最大加工能力4.54万吨,满足市场日供应量需求;现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620个,日最大供应能力4.89万吨,实现每个乡镇、街道供应网点全覆盖。同时,完善应急预案,全省制定省级粮食应急预案1个,市级粮食应急预案10个,县级粮食应急预案84个,基本覆盖了全省粮食系统各个层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市场预警监测,科学设置41个国家级价格监测点、62个省级价格监测点和 123个市、县(区)级价格监测点,建成全省粮食监测预警网络,保障油粮应急。疫情期间、重要时间节点等,实施价格监测、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的产量、销量、库存等信息一日一报制度,及时跟踪掌握粮油购销形势、价格变化,为提前预警预判提供精准信息支撑。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开源”,更要“节流”。孙建平认为,要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消费者养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节约食物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共识。

责任编辑: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