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漳浦:守住粮田 端稳饭碗
2022-12-26   作者:萧镇平 杨凌怡 林惠卿   来源:福建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初冬时节,在漳州市漳浦县官浔镇康庄村粮食种植示范基地的“万农高科”片区上,成片绿油油的玉米秆上已结出一根根鲜嫩饱满的玉米。基地负责人汪文滨和王坤山随手掰开一根玉米棒向记者展示,玉米粒整整齐齐,粒粒饱满。

漳浦是漳州市重要的粮食种植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多措并举推进粮食生产,加码出台粮食种植补贴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促粮食增收,预计粮食全年产量达10万吨。

康庄村位于漳浦县北部、官浔镇西部,人口3000多人,现有粮食产区面积2000多亩,一直保持着“早稻、晚稻、马铃薯”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是“省级粮食产能区”示范片。

王坤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就学种田,至今已有40多年了,但之前都是传统的耕田模式。出于对土地、对粮食的热爱,他于2013年注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30多亩土地,开始步入科学种粮的大门。

长期以来,由于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周期长,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力成本较高,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在康庄村,却是另外一种景象。

“我们种粮已往工厂化、工业化发展了,如育秧采用工厂化育秧、收割采用机械化等。”近几年来,王坤山带领合作社农民发展水稻规模经营,采取“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开展“五统一”专业化服务: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收割,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秧苗不但供给全镇90%以上的农户,还销到周边乡镇及邻县。

王坤山是当地农民坚守粮田的一个缩影。“别人去打工,我们种粮食。”康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惠说,这里的村民对水稻等粮食种植信心满满,如今,这里的2000多亩田地没有一块撂荒,成片化的粮食规模种植,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早稻收割后,我们与村里的王坤山等几位种粮大户一起合作种植一季‘万鲜甜6188’玉米,这是一种鲜食甜玉米品种,籽粒黄色,百粒重41克,鲜出籽率69.0%。”万农高科基地负责人汪文滨介绍说,此次合作是想做一个试验,就是一年三季粮食,具体为一季玉米、一季优质稻、再一季玉米,实现全年无闲田。

“守住粮田,同样可以脱贫致富!”挂钩康庄村的官浔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方献瑞说,康庄村建设的这片高标准农田,采取“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开展统一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割,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和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及高效低毒农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水稻绿色增产手段,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初步统计,2022年度,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50元,较2021年度增长5%;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销售水稻、大豆、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

学习手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我们才能守住良田沃土,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近年来,有些农民不愿意种粮食,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种粮食的收益太低。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种粮的效益,才能有效激发生产积极性,留住种粮人。

谁说“种粮不赚钱”?谁说没有人种粮?康庄村农民已走出了一条富有生机的种粮新路,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徐辰昉